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2019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8年,这项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推介——
烹制“培训盛宴” 力促增收脱贫
耒阳市中式烹调师培训的实操课现场(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建平  通讯员   曹  云   王先亮

  技能培训是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素质、促进其稳定就业、增收脱贫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就业扶贫乃至人社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按照“围绕产业、围绕就业、围绕市场”开展就业扶贫的工作思路,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服务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为重心,精准对接企业和贫困劳动力,精心烹制好技能培训这道大餐,帮助贫困劳动力走上就业增收、稳步脱贫的路子。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共举办扶贫培训班109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45人(含“两后生”即贫困家庭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培训581人),其中技能培训4483人,创业培训262人;392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后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2.78%。

  在2018年度全省就业扶贫工作考核中,衡阳市以优异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人社扶贫工作会议上,市人社局详细介绍了以技能培训促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

  根据产业和市场需求,开出培训“菜单”

  职业培训种类繁多,企业需求、培训对象意愿、培训机构能提供的培训工种各不相同,存在需求不对称的难题。

  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人社部门改变过去先统计培训意愿的做法,要求各县(市)区培训主管部门在培训前开展精准摸底,准确掌握企业和市场“需要什么菜”。如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常宁市、南岳区根据当地种养殖合作社、扶贫基地的用工需求,开出果树栽培、种养业、蔬菜加工、黄桃种植、茶艺师等培训“菜单”;祁东县、衡东县、耒阳市与上海、福建、广东及本省、本市企业对接,开出家用电子维修、中式烹调师、汽车修理等培训“菜单”;衡阳县、常宁市、石鼓区、珠晖区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培训机构特点,开设育婴师培训“菜单”。这些培训项目充分满足了劳务输入地产业发展需要、本地企业用工和市场就业需求,为实现贫困劳动力“人岗匹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介绍“菜谱”,让贫困劳动力“点菜”

  培训对象需求不一,意愿多样,有些劳动者喜欢的“菜”,企业和市场不喜欢,或者培训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做不了这道“菜”。为此,每年年初,我市人社部门就把“能提供什么菜”“有什么最好的菜”和盘托出,让贫困劳动力“点菜”。

  在“点菜”过程中,乡镇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和劳务经纪人会详细介绍“菜谱”——给贫困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引导他们立足市场就业需求参加培训。如耒阳市按照“市场优先、实用”的原则,重点打造中式烹调师、汽车修理工这两个专业,通过集中宣传发动和面对面宣传,引导1673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课程内容大受欢迎,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全部在本地的餐饮企业或者汽车维修企业就业。祁东县、衡东县、南岳区等地在培训之前,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劳动力介绍哪些工种适合到外地就业,哪些工种本地企业吸纳较多,引导群众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选择培训项目。贫困劳动力培训合格后,绝大多数找到了理想工作。

  “培训即就业”的良好机制,大大提高了参训人员对“菜品”的满意度,也让培训对象高度信任“点菜服务员”的推荐和指导。如祁东县319名贫困劳动力选择家用电子维修和计算机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到上海、福建等劳务对接地企业就业,586名选择参加种养业培训的学员全部与合作社达成就业意向。衡东县参加培训的44名“两后生”全部输送到广东顺德美的公司就业。南岳区选择参加雨伞加工培训的学员全部推荐到伞厂就业。辣妹子家政公司在各县(市)区开展的家政服务、育婴员培训时,积极宣传劳动光荣的思想,动员大家转变就业观念,把家庭服务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就业前景、薪资待遇展示给贫困劳动力,吸引了不少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多数学员经培训合格后,立即与该公司签约,被输送到月子中心或家政公司就业。

  把培训班办到乡村,“送单”上门

  由于贫困劳动力人员较为分散,如果集中到县城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可能会给贫困劳动力造成新的负担,也不方便其照顾家人。

  基于此,市人社部门要求各县(市)区把培训班办到贫困乡镇、贫困村,使贫困劳动力能就近就地接受培训。送培训上门的做法,极大地方便了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被戏称为“点外卖上门”。

  据统计,去年全市开展的109期扶贫培训班中,40多期种养业培训班、9期育婴员培训班、2期雨伞加工培训班,全部在乡镇举办,实践操作课直接到合作社、种植养殖基地、伞厂等现场观摩、操作。辣妹子家政公司在常宁市、衡阳县等地开展培训时,还专门租车将育婴员实操模具带到现场。衡东县没有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特意请市人社部门安排培训机构“送学上门”。

  全程跟踪服务管理,确保“大餐”质量

  技能培训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

  在培训过程中,我市就业培训管理部门做到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培训“大餐”质量。

  认真审核资格,根据学员数量、居住集中情况,合理编排好培训班,尽可能做到贫困劳动力成建制办班,再委托相关机构开展培训。

  采取签到、监控、抽查方式,确保到课率,杜绝压缩课时等现象。

  实行实名制管理。所有培训对象均录入到培训实名制管理系统和劳务协助综合脱贫平台之后,方可给予补贴,杜绝就业资金跑冒滴漏。

  电话抽查了解情况,包括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去向、生活补贴是否到位等,致力于提高贫困群众对就业培训工作的满意度。

  编后

  根据实际需求开“菜单”、定“菜谱”、报“菜名”,并主动“送单”上门、全程跟踪管理服务——我市人社部门在烹调“培训盛宴”的过程中,既充分考虑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及本地实际,又尽量尊重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愿意,并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一道道“培训大餐”色香味俱全,让各地贫困群众“吃得津津有味”,满意度不断提升。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为参与、支持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部门、单位和人员点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烹制“培训盛宴” 力促增收脱贫
衡阳2019年 “春风行动”圆满收官
严重违纪劳动者是否还有休假权?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交流“创业经”
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事先告知书
民工工资保证金 退还公示
衡南县发行社保卡87.6万张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烹制“培训盛宴” 力促增收脱贫 2019-03-20 2 2019年03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