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中办下发的通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基层松绑减负,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现在,基层不单单是会议多、文电多、检查多、评比多,要求上报的数据、信息、材料也多。细细梳理一下,要求上报的,从效力上看,有法定的、必要的、日常的,也有随机的、临时的。从时间看,年报、季报、月报、周报,全国两会、春节、国庆等重点时节,还要日报。岁末年初更是各类总结上报的高峰期。从内容上,有综合报、专题报、单项报。从部门看,大的有党委系统、政府部门、纪委监委,小的有组织人事、建设投资、商业服务、交通运输、财务劳资、综治安全、文明创建、扶贫攻坚等等。从具体看,经济、社会、民生、三农、交通、金融、服务等等,不一而足。要求上报的内容广泛,种类繁多,全面具体。有的还需一事多报,比如扶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材料,需要向相关部门连续上报、多头上报、重复上报。
一位担任党办主任的同志介绍:现在,通过发文电要求上报材料的情况少了,但他手机和电脑装有20多个QQ群、微信群,随时有对口的部委办局要求上报的通知。临时性上报的多,要东西很快很多很急。上报通常是先报网络电子版,再盖章报纸质版,最后打印制作留存备查版。要求上报的数据信息材料因数量多、时间急、频率快、要求高,也成为基层负担重的一个痛点难点。单位将2018年上报的东西归档装册,厚厚的数大本、几大盒、一大摞。这些相当一部分是不必要的、重复的,有的为留痕而做,劳神费力不说,更花费不小时间成本和行政开支成本。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最多跑一次”,从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力量整合,打破“信息孤岛”和条块分割,创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服务,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化解办事难、环节多、费时长和成本高等矛盾,广受企业和群众的欢迎。而给基层减负,应借鉴“最多跑一次”模式,追求“最多报一次”的目标。
力戒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既要强化坚定减负态度,又要讲究方式方法。不仅要下大力精简会议、文电、检查、考核等,把好由上向下的关口,还要管住管严从下向上的上报数量,形成上下相向用劲的联动减负态势。
要实现“最多报一次”,首先,态度要坚决。领导和机关部门要站在与形式主义决裂斗争的鲜明立场,刀口向内自我加压,不但少开会、少发文、少检查,同时“少向下、不向下”要信息要数据要材料,同向发力,真正为基层解压减负。其次,转变思想观念。除特殊需要以外,电子上报与纸质上报认定同等效果,已网络上报的,不再上报纸质。利用网络平台,让信息数据在网上多跑路,让基层办事少跑腿。确立“一报共享”,除特殊保密要求的,党政机关部门均可查可用。其三,建立上报清单。围绕“法定、必要、日常”等,梳理规范上报的内容,设立负面清单,精简上报内容,除法定要求和必须上报的,务求少报,甚至不报。对基层的相关QQ群、微信群要清理,对群里下发通知按内部文电要求,实行责任审批,不开乱发通知的口子,从源头上管住向下发通知要材料信息的手。
追求“最多报一次”,让通知中明确的“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的要求落实落地,实实在在地减轻名目繁多的报数据、报信息、报材料给基层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