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枕书浅卧待春来
  ■徐玉成

  时至深冬,日渐冰寒,冷风凛冽,穿窗入室,整个房间陷入冰窖,即使打开空调,依然冷得手脚发麻,鼻涕直流,手拿书本如握雪霜。加之家居高楼,更觉高处不胜寒,夜晚格外地漫长,只得紧裹棉被,倦身于床,斜卧南窗下,静心而读,以诗文驱寒,以黄灯暖身。冰寒之下,所有思维都已冬眠,那些若显若隐的人间烟火早已被风吹走,唯有美妙的文字,轻轻地安抚着我的失眠。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枕书斜卧床静读之劣习。

  于是,公务之余,周末或假期,不喜外出,也不去逛街;多半孤守书房,收拾书刊报,整理诗文,读书看报,偶尔兴起提笔练字,甚至啥也不做,就呆坐书房,便觉心神安定。更多时候是将想读之书,多半哲史搭配,诗文对半,严肃与活泼,深奥与浅显,高雅与通俗,皆相生相伴,厚厚地搁于衣柜,列于窗台,塞入枕下,厚薄不一,横竖不论,新旧不分,皆为好读之书。于是乎,卧室随处可见书籍,只要伸手便可拿来,只要翻开便可阅读,只要阅读便可见春色,正如明人于谦所说:“书卷多有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每至深夜,洗漱完毕,便拥被斜靠床上,伸手抽一本书,静心阅读诗文,翻捡老旧时光,熬夜时而有之,却终不悔,可谓“我见诗书多妩媚,料诗书见我应如是。”夜色渐深,神情疲倦,睡意顿起,便双眼微闭,斜卧入梦,鼾声响起,宛若惊雷响彻云霄,惊涛拍岸,多半惊醒妻子。每每此时,妻子起身,从我手中取下书籍,盖好被子,关上房灯,才放心睡去。而我早已魂归天簌,梦游庄周,沉入海底,隐入群山,不见踪影。一如宋朝苏轼《孔毅甫以诗劝戒饮酒问》诗中所写:“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整个房间重又没入黑夜,唯有鼾声一阵接着一阵,撞击着无边无际的黑暗,呼唤着黎明的苏醒。更多时候,我并非深夜不醒,而是斜卧床上读书有些疲倦了,便合上书籍,微闭双眼,静心而思,正可谓“阖卷深思怜烛短,枕书浅卧待花明”。其意为合上书本,仔细体会书中之乐趣,可怜蜡烛已快燃尽,枕着书本浅浅卧床入睡,等待着清晨鲜花绽放美丽和芬芳。

  枕书卧读,古而有之。旧时有一种特殊的枕头,样式简单,一截圆木,缀上小铃。头枕其上,颇不舒服,只能半睡半醒,意在小憩,以免沉睡,后来被世人称之为醒枕。北宋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他设计了圆木枕头,人在睡觉时,只要一翻身就会醒来,便起来继续读书,意在励志,读书事大,不可深睡,不可辜负时光。我并非效仿古人,焚香掌灯,月下浅吟,夜深勤读;而是人摊在被窝里,书枕头下,便是自己所喜爱之书,即将读之书;而对于那此难解其中味,看不懂,却又舍不得、放不下,便枕书而眠,以求梦解。智者曰:“善读可医愚”。我生性迟钝,读书颇杂,不为学问,不为名利,与世无争,只求内心安宁,只求在黄灯之下,读一二卷诗书,物我两忘,煮字为药,枕书而眠,此生便足矣。

  耒阳历来有民俗,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用书枕着头睡觉,为的是睡出一个好头型,寓意是睡出一个平坦而充满书香的人生来。去年我喜得小女,妻子也用棉巾包裹着诗集放在小女头下,希望小女能够枕出一个诗意的人生。我很想制止妻子的做法,但我害怕妻子揭我的伤疤,因为我至今依然保持着枕书卧读的劣习,因为我也期盼小女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就任其而为。

  人生在世,难免无奈,能够在忙碌之余、纷忧之外、伏案苦耕之后,唯有阅读,方能摈弃喧嚣与杂念,蓄养静气,修身悟道。久而久之,枕书卧读,便成催眠曲,非书不读而不能入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枕书浅卧待春来
春之歌(组诗)
悦 读
新新年
牛奶与蜜蜂
聂泓荐诗:
将军山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枕书浅卧待春来 2019-02-24 2 2019年0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