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普及,不少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恋。这不仅影响视力,还消耗精力,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显然,智能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目前中小学的普遍性难题。有学者建议,应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禁止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相关法律规定,尽快立法禁止16 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自从1993年第一部智能手机IBM Simon 诞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手机的性能还是普及量都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全球手机保有量数以亿计,而中国的发展尤其迅猛,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这让很多国人既欣慰又自豪。
但是,当人们在津津乐道中国技术的异军突起与飞跃,享受智能手机带来工作生活的便利时,却也产生了无尽的烦恼。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城市乡村、男女老少的通病。无节制地玩手机游戏、观看视频,不仅挤占了人们运动健身的时间,甚至还影响了工作学习。除了上述社会现象,手机引发的家庭矛盾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中小学生家庭中尤其激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春节假期,笔者接触了多位中小学生的家长,没聊几句,就会说到手机。有的家长说,孩子沉迷于手机,每天不到半夜12点绝不撒手;有的家长说,手机几乎是孩子的命根,没收了手机,孩子就绝食抗议;还有的家长说,他们老家去年已经发生了好几起由智能手机引发的中小学生跳楼事件。
作为一名家长,笔者也深感困扰。一方面,智能手机的确非常便利,之所以离不开,就是因为它随时随地能够办理各种事情,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查阅资料、阅读图书、了解社会信息;但另一方面,过度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视力,而且手机上的很多应用或者游戏的设计都基于人类心理学,很容易让使用者成瘾。一旦成瘾,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他们自身难以权衡手机的利弊,更难以扬长避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是社会的责任。因此,社会各界应该通过引导、劝诫、限制使用时间等手段,让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时有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