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子巷 清朝时,附近坐落衡阳协镇署
  曾子巷附近的跨蒸阳北路人行天桥

  曾子巷北连司前街

  曾子巷西面的蒸阳北路

   曾子巷南面的墙绘

  曾子巷附近的街景

  曾子巷内的老宅

  衡阳市第十四中学坐落于曾子巷的南面

  曾子巷的巷口,商贩售卖的农具

  曾子巷附近的花坛

  老地名由来:

  因古巷曾居住曾姓大户人家,故以曾姓命名,称之为“曾子巷”。

  长约100余米,宽约6米的曾子巷,北连司前街,南面为市十四中,曾子巷现为居民区。清朝时,衡阳协镇署(武备司)坐落于曾子巷附近。上世纪五十年代,此巷附近建成北区大市场。曾子巷与司前街毗邻,附近曾坐落着衡阳专署、城北区人民政府、衡南县公安局、衡阳湘剧团、红旗商场等单位。每年二月初八,近郊农民大都聚集于古巷附近赶“二月八”集市。

  老地名特色:

  缱绻在旧日时光的曾子巷,静静倾听风划过季节的轮回。长住在古巷的老人回味浅浅岁月里留下的那些感怀,那些坎坷,那些情趣,看世事落尽尘埃,淡定从容。心,就在静寂的时光里,恬淡而温婉,因美好的回忆渐渐开朗。

  古老的曾子巷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砖木结构的老宅在风雨中飘摇,也许不久的将来她会一改容颜,但她始终以淡雅、从容的姿态,任生命四季的轮回,从她身旁旖旎漫舞,悄然而歌……

  清朝时,古巷附近坐落协镇署 

  漫步司前街,北区大市场两旁的家具店、农具店令人目不暇接。渐渐地,走近蒸阳北路,往左拐入曾子巷,几幢陈旧的老宅映入眼帘。听蒸阳社区胡麟介绍,古巷内居住15户37人,因为老宅年久失修,古巷内的原生居民陆陆续续搬离,租住在老宅的大都是外来务工者或是来衡阳做生意的小商贩。

  对于曾子巷名称的来由,租住在古巷的商贩唐昌桂说,“听老一辈人说古巷内曾住有一曾姓大户人家,这户人家添子多福,所以称之为曾子巷。”

  衡阳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丁民在查询清宣统元年衡阳地图、1938年和1947年的衡阳城区地图,均没有发现曾子巷的标识。而在司前街附近的位置发现其南面有一条叫“云楼巷”的小巷。丁民推断,“估计曾子巷名称是在解放后起的,清末民初,这条巷子可能叫云楼巷。”

  清朝时,衡阳协镇署(武备司)坐落在曾子巷的附近。史料记载, 清朝的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兵员最初为满蒙血统,是清朝统治者的基本武装力量;绿营即汉兵,绿营建制分为标、协、营、汛几级,衡阳驻军单位为“协”,协镇署所在地被称为司前街,而司前街恰巧与曾子巷毗邻。同治十一年(1872年)《衡阳建置图》依据衡阳城内官衙机构分布的现状,建2个行政区,分别位于城北和城西。城北行政区在潇湘门内往北,区内有衡州府署、粮府署、清泉县署、县捕厅等衙署机构。曾子巷的位置属于城北行政区的范围内,周边皆是衙署机构。

  古巷内曾住有一曾姓大户人家

  当记者向唐昌桂和蒸阳社区工作人员问询曾姓大户人家后代的下落,她们向记者提供了关于曾家后代的一些重要线索。“我在曾子巷里租住老宅的两间民房就是曾佑福的房子。他们家已经搬出去了,把老宅两间民房租给我当仓库存放农具。”唐昌桂边说边忙活着把农具提到街口的小摊上。

  “唐师傅口中说的曾佑福就是曾姓大户人家的后代。曾家人自抗日战争后长期住在古巷。”胡麟说。

  根据线索,记者找到了曾佑福的儿子曾德。从曾德的口中,曾家巷神秘的“面纱”得以揭开。“这古宅是我爷爷曾垂楷建的,有三层楼,有14间房间,其中有2间租给他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衡阳满目疮痍,很多房屋都毁于战火。爷爷毕业于黄浦军校,学习电讯专业。毕业后,他曾在武汉工作,后调到衡阳。抗战后,他担任衡州电信局局长,住进了古巷。当时古巷里只有爷爷姓曾,巷子从此命名为曾子巷。听母亲说,当时的曾子巷比较长,可以直通老石鼓区政府。”

  在曾德的记忆里,文革时期,爷爷曾垂楷的晚年生活惨淡。老人家书法很好,平时靠写对联为生,不少居民慕名找他来写对联。

  在曾子巷13号,还住着书法家欧阳执中,自幼爱好书法。曾在清末贡生萧芳芝先生门下学习书法,后得益于姚尊先生的悉心指导。其行楷取法《张玄墓志》《张猛龙碑》,笔力浑厚、雄健,隶书学《曹全碑》《史晨》《华山》。长期來,研究诗书,学写尤勤,遍临诸家,博采众长。曾冠书“执笔抄书勤学写,中宵得句屡忘餐”一联以自勉。

  “1938年,徐特立由八路军驻衡通讯处拨公款一百银元,资助向愚、梁君大等在衡阳曾子巷附近创办了五五书店,销售《新华日报》和其它进步书刊。五五书店等进步书店对于启迪民族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抗战意识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丁民讲述,中共党员朱石君、侯璧兰、夏明衡在衡阳司前街(曾子巷附近)城隍庙创办了一个妇女运动讲习所,主要口号是:禁止纳妾、禁止养童养媳、禁止缠足等,学员计有六十余人,聘宋德祥为教员,培养妇运干部,成绩比较良好。同时妇女也普遍提出,一定要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实行婚姻自由。 

  每年古巷附近“二月八”集市热闹不凡

  “经历百年沧桑,曾子巷周围的变化挺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民们可以从古巷南面进入巷内,但现在因为建起了楼房,把南面的巷口堵住了。因此,居民们须从古巷西面的司前街才能进入巷子。”唐昌桂感慨地说。

  “曾子巷内的老宅由于年久失修面临拆迁,拆迁后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石鼓区人民街道蒸阳社区党总支书记谢桂军介绍,曾子巷内的老宅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均属砖木结构,二、三层不等,公私房连体并存,面积600多平方米。

  在曾子巷居民心中印象最深的事莫过于司前街的“二月八”集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司前街西端建成一个可容纳百余家摊贩的北区大市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农耕节,角山、松木的农民和附近居民及商家纷纷踏至而来,集会的群众达数万人次,交易的有农具、竹木家具、树种等。这一天集会上还有渔鼓戏、花鼓戏、气功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由于集会人涌如潮,给交通、环卫、城管等工作造成巨大压力。”谢桂军说,石鼓区人民街道蒸阳社区组织辖区志愿者每年坚持开展志愿行动,积极开展文明劝导、交通疏导、秩序维持、环境保护等工作,保证文明有序、干净整洁的辖区环境。”

  ■文/图 本报记者 翟瑜

  蒸阳北路

  曾子巷古宅的门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曾子巷 清朝时,附近坐落衡阳协镇署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曾子巷 清朝时,附近坐落衡阳协镇署 2019-01-26 2 2019年0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