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走进我市各地乡村,你会发现:郁郁葱葱的油茶林遍布山头,农民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农舍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户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强了,农村的垃圾清运设备多了。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督办“一号议案” “二号议案”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去年1月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王麦英等19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 “关于发展油茶产业,把衡阳市打造成为全国油茶产业第一强市”的议案,刘元平等12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会议审议,两个议案列为大会的“一号议案”“二号议案”,分别交由市人大农业委、城环资委审议督办。
此后,围绕市委提出的“到2025年全市油茶林面积500万亩以上、油茶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和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宏伟目标,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的率领下,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赴衡阳县、衡东县、常宁市、耒阳市的农村油茶基地和油茶企业,深入了解油茶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现状,发现我市油茶产业的本土优势与不足之处,寻找最佳有效的解决办法。
代表们认真听取市直有关部门议案办理情况汇报,油茶企业、合作社和市县两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指出目前衡阳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新增种植面积、加工能力、附属产品等不够的问题,探讨如何解决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督促各方加快研发优质油茶品种和油茶化妆品、保健品、药品和日用化工品等衍生产品,不断延伸油茶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一号议案”的办理,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金融单位已释放出一系列油茶产业发展的利好举措,我市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去年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人大代表,分成6个督办组,对全市12个县(市)区“二号议案”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每到一个地方,既明察,实地查看县(市)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现场;又暗访,随机抽查,到村组和农户家里突击检查,并于去年10月8日把暗访收集的31个具体问题向市政府交办。这样规格之高、范围之广、人员之多的暗访,在市人大常委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目前,我市明确规划建设衡阳市北部、衡南县、衡阳县、祁东县、耒阳市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调整新增常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全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提供有力支撑。还规划再建36477处垃圾收集点、58座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布局基本成型;“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市)区处理”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格局初步形成,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乡镇100%、行政村98.6%,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