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为了实现再生纸业在衡山县的绿色崛起,这家民营企业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倾情帮扶下,经历两度破产仍屹立不倒,最终实现成功突围——~~~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实现再生纸业在衡山县的绿色崛起,这家民营企业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倾情帮扶下,经历两度破产仍屹立不倒,最终实现成功突围——
10年,新金龙书写“再生”传奇
  ■本报记者   刘思远   特约记者   夏建军

  时光回溯至1900多年前,东汉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将造纸术发扬光大。

  此后的近两千年里,纸张的使用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书籍、书写用纸和产品的包装。

  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文化纸的减少,加之传统造纸技术的污染和浪费使环境和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造纸行业日渐衰落。

  近年来,面对结构调整压力,衡山县围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打出了一套服务企业保增长的“组合拳”。尤其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再生纸业在该县的绿色崛起,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年如一日,倾情帮扶湖南和泰纸业、中控纸业(二者均为衡山新金龙纸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和新金龙纸业,与企业共同书写了新金龙的“再生”传奇。

  管理不善,纸业“巨无霸”遭遇“滑铁卢”

  牵手中控,技改“大手笔”迎来“第二春”

  2005年,四位衡山本土有志人士创办湖南和泰纸业,成为进驻衡山工业园(现衡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第一家民营企业,设计产能12万吨/年。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管理不善、市场冲击、政策调整,短短几年,这个衡山纸业“巨无霸”就此倒下,欠下了巨额债务。2008年,因资金链断裂,和泰纸业被迫停产。

  对于这个衡山首个投资过亿的民营企业,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企业停产后,该县不仅成立专门的班子进驻企业进行帮扶,还借着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东风”四处招商,先后与金盛纸业、玖龙纸业、中控纸业等多家企业联系、洽谈,最终确定与中控纸业“牵手”,重组和泰。

  历经三年的“牵手”,不得不提一个名叫吕建荣的岳阳汉子。

  作为从湖南走出去的老造纸工业者,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振兴湖南造纸工业的良好愿望,吕建荣曾代表金盛纸业受邀前来衡山洽谈收购和泰事宜,但因玖龙纸业实力更加雄厚,衡山县最终于2010年5月与后者签订了收购协议。吕建荣虽然很遗憾,但也表示期待下次与衡山的合作。

  没想到,这个契机在一年后就出现了。

  2011年5月,玖龙纸业因多种原因宣布放弃这个项目。面对衡山县的再次相邀,吕建荣经过反复考虑后,毅然辞去广东金盛集团佛山金盛联合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职位,组建投资团队,以中控纸业的名义投资收购玖龙纸业(衡山)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衡山中控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成功注册,通过公开竞拍,依法取得了原和泰纸业资产包。中控纸业正式落户衡山。

  通过分析和泰纸业的“前车之鉴”,中控纸业针对原生产线设计不合理、产能不配套、环保不达标、能耗物耗高等诸多弊端,决定投入技改资金1.1亿元,对原生产线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在未增加装机容量、锅炉、制浆设备,更未增加污染负荷的前提下,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将产能从12万吨/年扩大到20万吨/年。

  在将近一年的技改过程中,生产技术人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确保了技改工作顺利进行。2012年11月,中控国际纸业1号生产线取得了一次性联动试机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行。此后,公司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在两年的试产期间共上缴国家税收5000余万元。

  债务拖累,刚上“康庄道”又进“死胡同”

  多措并举,“帮扶 + 重组”走出“生死劫”

  正当中控纸业全力投入生产,公司经营步入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时,由于原中控纸业董事长的个人原因导致中控纸业资产和银行帐户因“连带责任”被法院查封,资金链断裂,于2014年8月被迫停产,企业发展进入了“死胡同”。

  五年内同一企业出现两次破产,在衡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动荡。讨债的供应商纷至沓来,几百号人集体行动,打着横幅,或封厂、或堵路,给衡山带来了巨大的维稳压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中控纸业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协调办公室,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了10名干部专门负责中控纸业解困的日常相关工作。

  为找到具有生产能力的造纸团队,原县委副书记、中控纸业解困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现任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蒋青多次赶赴广州进行沟通、洽商;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后,他多次赶赴现场调度,与工作队会商帮扶措施,要求相关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企业危难之际,原中控纸业总经理吕建荣也挺身而出,克服重重困难重新引进投资团队,以租赁中控纸业整体资产的方式恢复企业生产。两年多租赁期内共实现产值7亿元,上缴税收5000余万元,并稳定了员工就业。

  2016年8月,履新的衡山县委书记尹培国调研企业第一站就来到这里,得知企业边重组边生产,克服了很多困难,很不容易,当即握着吕建荣的手表态,地方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企业重组,当企业的坚强“后盾”,并要求各帮扶单位加强互动融合、简化手续,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困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大小会议50余次,支持企业制定“环保升级达标技改方案”,破解了环保难题,全面通过中央环保巡察验收;强化部门责任,破解办证难题,确保了各类证照办理到位;坚持“分类化解”破解了信访难题,各类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仅2017年一年,协调办累计接访1000余人次,法院单方面接访60余次,维护了社会大局基本稳定。2017年4月,通过法院依法拍卖中控纸业资产,正式引进了湖南籍知名企业家、盛路通信创始人李再荣为首组建的投资团队,成立衡山新金龙纸业有限公司,依法取得中控纸业资产。并于同年7月开展生产经营。前后七年,历经三次投资商易主,终于使项目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绿色突围,“再生纸”循环利用获新生

  不忘初心,“新金龙”砥砺前行写传奇

  新金龙纸业入主后,衡山县将此项目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又成立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办,并派驻了联手帮扶工作队,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成立项目建设联合协调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对企业项目推进进行全面调研和帮扶。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新金龙纸业经过科学论证,制定了以“环保升级、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方案。

  12月20日,记者走进新金龙的厂区,看不到想像中浓烟滚滚的巨大烟囱、污水横流的排污管道,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热电厂、整齐的废纸回收场、干净的生产车间和完善的污水处理中心。

  吕建荣告诉记者,传统造纸业以木材或草浆为原料,在造纸的过程中需要将植物纤维制成浆料,从而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而新金龙生产的再生纸“不需要砍伐一棵树”,而是以废纸为原料,将其碎解制浆,并经过多种工序加工生产出纸张,属资源再生利用循环经济型行业,具有绿色低碳的特点。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木材3立方米、节水200吨、节煤800公斤、节电600千瓦时。

  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4亿元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包括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制浆生产线升级改造、1号纸机转型升级改造、2号纸机提质扩产改造以及热电系统升级改造等。

  目前,各项技改已全面完成。2018年在实现年产量增加至23万吨的同时,废水排放量同比减少了17.5%,COD排放量同比减少了23.5%,SO2排放浓度由400mg/L下降至150mg/L以内,热效率由82%提高到90%,年节煤4000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回到2014年那个公司动荡的冬天,你会想到4年后企业能走到今天吗?”

  吕建荣沉默许久,答道:“中控纸业破产是我人生中经受的最严重的打击,但为了对政府、对债权人、对团队负责,我沉着应对,在衡山县委、县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李再荣董事长的帮助下,度过了危机,明晰了产权,通过技改,增强了企业实力,使企业重获新生。”

  他表示,看到新金龙纸业正常运作,内心倍感欣慰,深切感受到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来概括,真是恰如其分。

  县委书记尹培国(左四),县委副书记、县长蒋青(左三),县委副书记段晓赛(右一)在新金龙调研

  ⬅热电厂

  新金龙企业正门

  ⬅废纸回收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10年,新金龙书写“再生”传奇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10年,新金龙书写“再生”传奇 2018-12-28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