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现供职于衡南县财政局)
开展了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督促其立行立改。乡镇财政所对所有的项目进行了巡查,对巡查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
近年来,衡南县着眼“转职能、抓管理、强服务、上水平”,不断强化乡镇财政职能,提升乡镇财政工作管理水平,该县通过做活“六字”文章,实现了乡镇财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其主要做法是:
抓工作机制建设,突出一个“全”字。一是成立工作专班。该县成立了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和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先后出台了《衡南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衡南县财政专户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配套措施,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三是科学安排部署。年初召开全县乡镇财政工作会议,为全年任务目标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抓财政财务管理,突出一个“细”字。 一是规范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年初出台《衡南县财政局关于认真做好2018年度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通知》,对乡镇2018年度财政预算编制提出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乡镇预算编制内容。强化预算监管,根据乡镇财政预算及上报的分月用款计划,对乡镇财政资金逐笔通过“乡财内网”进行申报审批。二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所有收入及时足额解缴到财政结算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流出,并严格根据指标和用款计划支付。三是规范债权债务和固定资产管理。健全乡村债务管理机制,准确审核债权债务数据,严控新增债务发生。
抓专项资金监管,突出一个“严”字。一是配备专管人员。县乡两级确定了资金监管信息联络员和资金监管员,专门负责县、乡两级乡镇财政资金信息的传递和指标台账登记及抽查巡查工作。二是加大公开公示力度。严格按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公开公示的要求,做到了资金拨付“说得清楚”,资金分配“看得明白”。三是开展专项检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各类财政资金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督促其立行立改。乡镇财政所对所有的项目进行了巡查,对巡查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
抓惠农资金发放,突出一个“准”字。一是创新服务方式。每个乡镇都设立了标准化为民服务大厅,开通了民生服务电话,聘请了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民代表为主的惠农政策落实监督员。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共为农户发放惠农补贴“两卡两折”升级换发21万户,发放《衡南县惠农补贴告知书》21万份。在镇、村、组设立了惠农补贴政策宣传公示栏,为农户免费开通了“惠农补贴语音查询电话”和免费短信提示业务。三是精准打卡发放。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凡是属于“一卡通”发放管理的51项补贴资金已全部纳入。
抓村级财务管理,突出一个“实”字。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各乡镇(办事处、片区服务中心)都成立了由财政所和经管站人员联合组成的“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实行了村级财务信息化管理。二是配备专门人员,每个中心都安排了2—3人负责村级财务的记帐、审核等工作。三是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四是规范村级资金的使用程序,严格原始发票审核。五是加强对村级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乡镇农村财务核算中心与村实行“双印鉴”控管。
抓干部队伍建设,突出一个“优”字。一是合理人员配备。落实新人稳定增长机制,调节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副所长岗位。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制定了乡镇财政干部四期培训规划,采取分对象、分层次,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轮训,考试验收并纳入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完善财政服务大厅建设,坚持财政系统“五个一”文明服务的优良传统,树立财政干部良好形象。四是抓作风强纪律。坚决巩固廉政“防火墙”,筑牢廉政“安全网”,架设廉政“高压线”,促使全县乡镇财政干部都能自觉坚守思想道德底线、自觉坚守廉洁从政底线、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