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吴向东出生在祁东县过水坪镇的一个小山村,种过地、放过牛、打过工,从2000年开始闯荡滇西,到再度回乡,15年的时间,吴向东完成了从一个怀揣梦想月入几百的打工者到优秀企业家的转变。
“生长在这片土地,就要用实际行动去回馈这片土地。”2015年,吴向东带着在云南创业15年收获的经验技术和建设家乡的满腔热情,毅然回归家乡,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农户致富结合起来,创立了“公司+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化种植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与农户双赢的道路。
找准中药材市场蓝海,祁东小伙迅速发家致富
1999年春节刚过,未满18岁的吴向东便只身赴云南,从摆地摊做起,先后从事过卖烧烤、做导购等。
走遍滇西的村村寨寨,吴向东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和资源做了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从在丽江开设第一家中药材专营店起步,苦心经营,在2005年成立了云南“滇西农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吴向东将滇西农夫打造成了业内标杆。
2015年,吴向东带着老婆孩子,还有自己一手创立的“滇西农夫”品牌,回到了湖南这片生他养他的故乡沃土。
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加大扶贫帮困力度
同年,吴向东的湖南绿佰珍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长沙成立,并在祁东县白地市镇、过水坪镇流转土地近2000余亩,全部种植白术、丹参、白芨等中药材。与此同时,他还成立了祁东县绿佰珍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12户农户入社。
之后,吴向东进一步加大了扶贫的力度,以贫困村民为重点帮扶对象,创立中药材产业园区,确保了合作社和农户在利益上的双赢。为了提高药农的种植水平,公司从湖南中医药大学聘请专家予以全程指导,还经常组织药农进行技术培训。
吴向东还在白地市镇建立了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在过水坪镇建立了中药材育苗示范基地。据悉,在基地上每天劳动的药农达150人,人平均工资每天80元,多者一年创收一万余元,少的也达数千元,一年可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一百五十万元左右。
设立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2671人
“一人富,不算富,更要带动家乡的千百户!”这些年来,吴向东依托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在公司的每个药材基地扶持5—10户种植大户,通过大户引导、示范,吸收其他农户参与。对贫困户,免费提供每亩价值1500元种子育苗,并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向农户收购产品。
就这样,村民见了实惠,心思和行动也活了起来,不少人主动上门向吴向东“讨要”药材种苗或要求进基地务工。目前,吴向东负责的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已在祁东县凤歧坪乡等乡镇辐射带动贫困户763户2671人。
“每次来到基地,就有很多农户送我土鸡蛋、蔬菜。”谈起现在的扶贫工作,吴向东被淳朴的村民深深感动。“作为人大代表,越是被乡亲们信任,我就觉得肩上的责任越重,必须真正以产业带动扶贫,带领他们改变贫苦生活,改变我们共同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