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衡阳的老地名背后更有着动人的故事。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老地名,一座城市的历史标本
  ■文/本报记者  许珂  图/本报记者  周围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根据其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历史情况以及有关的神话、民间传说等给定的。尤其是老地名,更加蕴含着一种文化,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标本。近日,许定国做客国学讲座,向大家讲述衡阳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一怪“衡”字少人猜,二怪雁城雁难排

  西周春秋时期,史官、占星官发明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星宿分野”天文地理体系,其中有按照“二十八宿”(星座)划分东南西北的各个“七宿”区域,分别对应神州大地各个地域,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朱雀七宿”主要有“井、鬼、柳、星、张、翼、轸”七个星座。其中的“翼、轸”星下对应分野区域是“荆州”,属“楚地”。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史记天官书》里也有这么一句话,“翼、轸,荆州”。这里的荆州是古“九州”之—,在荆山﹑衡山之间。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衡山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据《舆地纪胜》卷55衡州《风俗形势》记载:“图经云:衡阳自隋始为州,以其居衡山之阳,故名。”意思就是,衡阳地处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阳在古时又是“南”的意思。所以,衡阳就是衡山之南。

  《说文》解释是:“轸,车后横木也”,即“平衡木”。古人称其可以“度应玑衡,光辅紫辰,称物平施”。“衡”如“天平”,可以度量天地万物的“轻重、平衡”, 具有“包容吞吐天地,度量万物轻重,即可以量天衡地”的宏阔胸怀。“翼”星则像“朱鸟”腾飞,所以南岳衡山的“山徽”就是“朱雀”,又称“寿岳”。

  而在古人的笔下,衡阳和雁更是形成了不可拆分的对应关系,说衡阳不可不说雁,说雁不可不说衡阳,“衡阳雁”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品牌。 

  相传,北方的大雁因惧怕塞外的凛冽寒风,便成群结队往南迁徙,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来到衡阳时感觉这里气候温和、风景秀丽,于是就在此安营扎寨、停歇栖息。“雁城”一名也因此而来。

  三怪黄茶岭无“茶”,四怪五桂岭无“桂”

  外地人来衡,对著名的“黄茶岭”总有疑问,没看见有“茶树”啊?其实,这里有的是大樟树!而且是唐朝留下的千年古樟。这就是千年前(公元879年)黄巢百万大军北伐经过衡阳,驻扎黄茶岭时的“吊马樟”。

  据《清泉县志》记载:“黄茶岭在城南回雁峰后。俗谓茶为巢,亦称黄巢岭”。另外,在史书《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着记载:公元879年九月,黄巢率部攻克广州,由于岭南气候湿热,北方来的士兵多患瘴疫,人心思归。黄巢乃决意北还,是年自桂州编木筏,沿湘江而下,连克永州和衡州,直抵潭州城下,黄巢挥师力战,一日而下潭州,唐军十万人血染湘江。

  民间相传,黄巢克衡州后,曾驻守于现在的黄茶岭,地因此而得名。后代的统治者认为黄巢是反贼叛逆,不可用作地名紀念,故改称黄茶岭,街旁有两株古樟,传为唐人所植,至今枝叶繁茂,华盖苍苍。树旁曾有花光寺,宋黄庭坚题花光老人云:“花光寺下对云沙,欲把轻舟小钓车,更看道人风雨笔,乱峰深处是吾家”。

  “五桂岭”原来是一个无名岭,却因其南方有一山包形状象乌龟,就叫“乌龟岭”。 

  1947年,士人嫌乌龟之名不雅,谐音易名为“五桂岭”。关于五桂,在其它地方,也多有以此命名的,如五桂山,五桂路等等。桂,谐音贵,有吉祥意义。但为何要是五桂?我国古代词汇中有不少数量单位多是“五”个,比如五彩、五色、五福、五毒……有学者认为,这大约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有关。 在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五”变成了中国古代数字中最具有神秘性的数字之一,崇尚“五”的观念流传至今。

  旧时,此岭北面的雨花亭周边,为众多乞丐栖身之贫民窟,解放后,政府拆除贫民窟盖起了居民楼。文革中,“五桂岭”改名为“翻身岭”。1981年地名普查时,翻身岭一个大翻身又回到“五桂岭”之名。

  五怪“馒头岭”不见馒头卖,六怪“天子坟”无人拜

  《衡州府志》记载,“天台岭,在城西南回雁峰左,或称南台,又称曼陀,俗讹馒头”。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馒头岭”,它在各种版本的“吴三桂衡阳称帝,登基庆典”记载中都有“露脸”的。

  相传,公元1673年11月,清康熙削藩后,吴三桂起兵造反。公元1676年十一月初五,吴三桂率兵经潭州至衡阳,以衡永郴桂道衡州知府衙门(旧衡阳市衡南县政府所在地)为“行殿”,指挥各路军事。公元1678年3月23日,清兵的反击挫败了吴三桂的锋锐,吴三桂为鼓舞士气,挽救危局,稳定军心、民心,筑坛于衡州府回雁峰前馒头岭举行称帝加冕典礼,称“大周昭武皇帝”,定国号为“周”。

  天子坟位于珠晖区酃湖街道办事处蒋家山空军495医院内操坪左侧高冢堆,呈椭圆形,宽11米、高6米、周长40米,全部由夯土筑成,上小下大,显得非常稳重。天子坟为巨型汉墓,属湖南省和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新,农民起义爆发,诸刘起事伐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刘邦后裔钟武侯刘望举兵讨伐王莽称帝,兵败身亡,埋葬于此,故世称“天子坟”。可是,“天子坟”的主人刘望,一未见于汉朝的《汉书,王子侯表》,没有他继封“钟武侯”记载;二作为钟武侯属零陵郡,“归葬地”也不会在“酃湖”。于此,可推测“天子坟”主人身份可疑待考。但此墓封土不凡,历经千年风雨,仍隆然耸然,绝非凡物。

  七怪码头有“太子”,八怪“都司”又“司前”

  衡阳第一座码头——太梓码头,位于雁峰区雁城路口。

  据《衡阳县志》记载,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于城南回雁峰北馒头山上举行登基仪式。吴三桂的一个儿子认为山峰过于矮小,预兆大周根基太浅,前途不佳。吴三桂认为其出言不吉,影响国运,于是不由分说,将其立斩于雁峰山下。

  太梓码头的名称几经更迭。明朝之前称曹家码头,明代时称太梓码头。到了清代,因吴三桂太子殒命于此,遂名太子码头。后于1981年,又称回太梓码头。在湘江大桥未建成前,这个码头是衡阳东西两岸市区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均从此地过渡到对岸。

  衡阳地属“南北要冲”“四战之地”。历朝历代不但“封藩建王”不断,而且各级行政机构都设立于此,明清以来还分拆衡阳县为两个县(即衡阳和清泉县),形成“三级四家,府县同城”的局面(“道,府,县”三级,“道衙,府衙,衡阳,清泉县衙”四家),为衡阳城街巷名称留下了浓郁的传统官衙文化色彩。

  如“道前,道后,道侧”街,就是清朝衡永郴桂兵备道衙门;“司前,司后,司侧”街,指的是清朝衡阳协镇署即武备司驻地;“都司街”则指的是清朝都司衙门驻地。司前街是如今衡阳城区留存最为古老的街道名称之一。

  九怪“朱陵后洞”小,十怪“草桥”非草扎

  朱陵洞在石鼓山东侧的悬崖下,是道家的所谓“洞天福地”。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董奉先的道士曾在洞内炼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又传此处有洞通衡岳,这是是后洞,前洞在南岳山底下,首尾相通。还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从南岳到衡州来卖豆腐,由这个洞出入,来回一百多里的路程,只一个早晨就可以往返。

  但实际上,这个洞不过几平方米宽、两米多高,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地下通道。有专家称,这个洞可能是几千年以前经过湘水冲击而形成的溶洞。自古以来,“朱陵洞内诗千首”,然而遗憾的是,内壁上留下历代诗人们的作品,年久月深也残缺不全了,尤其是日寇的狂轰烂炸,里面的碑文、镌刻都被破坏了。解放后,只剩下小洞的残边及洞口上“朱陵后洞”和“东崖”几个镌刻大字。

  位于中山北路北端的青草桥俗称“草桥”,横跨蒸水,靠近蒸水注入湘江的河口。此地原有渡口,称青草渡。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四月,衡州知府薛柏瑄始建木桥于青草渡。清康熙八年,僧人海岸、圆木募银2700余两,又对该桥进行修缮,桥两侧悬建吊楼,桥上开设40余间茶楼酒肆店铺,风格别致,桥头草前街、草后街酒家林立,商贾云集,一时成为繁华之地,桥北头的筷子洲为修造木船处,白帆连片,艏艉相接,每当夜幕降临,桥上桥下和桥头,灯火万点,渔歌满江,酒家笑浪,甚为奇观,“青草桥头酒百家”被誉为衡阳八景之一。

  “草桥”还流传着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赴京赶考,路过衡阳,走到青草桥上,看见桥下河里有一条草鱼正在吃草,心里一动,喊书童赶紧拿出笔墨纸张,写道:“青草桥青草鱼口含青草”,要再写下联,就触住了(衡阳方言:堵塞、愣住,一时想不起之意),一气之下,决心暂不去赶考,硬要对上这幅对子。半年过去了,他没有想出下联。一年过去了,他天天动脑筋,还是对不出。这一天,书生又来到桥上,走来走去,苦思苦想,偶然瞟了一眼桥下的黄花洲(又称“筷子洲”),只见洲上黄花盛开,一位少女正在洲上园内采摘黄花,书生心中一亮,出口吟道:“黄花园黄花姐手摘黄花”。这幅对联后来被刻在青草桥头,重修青草桥时拆除了。

  许定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老地名,一座城市的历史标本
心系百姓减赋税 平反冤案得民心
用典释义
得人则治,其失则危
国学教育
缫丝
国学人物
秉公执法的钱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老地名,一座城市的历史标本 2018-09-18 2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