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耒阳市:
七旬夫妻十年捐款不留名
  本报讯(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袁义生   资一帆) “同志,我们今年再捐1000元,给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力。”9月5日,一对七旬多的老夫妻相互搀扶着来到耒阳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个布袋,100元、50元、1元……数完后郑重地交到工作人员手中。

  往常,夫妻俩人放下捐款,道声谢就离开,任工作人员怎样说都不愿意留下姓名。“爷爷、奶奶,您二老已经连续捐款11年了,这次,能方便留下姓名么?”工作人员诚恳地说道。

  在工作人员的一再挽留下,老人停下了脚步,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是沾了党和政府的光,现在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算是知恩图报吧。”两位老人手拉着手,感慨地说着。

  交谈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夫妻两人已是78岁的高龄,丈夫叫罗育通,系湘南监狱退休职工;妻子叫刘华云。1967年,罗育通从公平圩镇招到湘南监狱做合同工,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抢着做最脏最累的活,由于表现良好,三年后被转为正式工人。罗育通非常高兴,把妻子和三个儿女从老家接了过来,可单单靠他微薄的工资,家里生活非常拮据。为补贴家用,刘华云便承包了监区周围当地农民的地种起了蔬菜和一些经济作物,监区的同事和当地群众纷纷伸出援手购买蔬菜和经济作物帮助他们家渡过难关。

  “像我们这一辈子,遇到的都是好人。党和政府给了我工作,身边的人们给了我们关心和帮助。我们就总是寻思,等条件好了,也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罗老感慨地说道。   

  从2008年汶川地震捐了1000元开始,二位老人每年都会坚持到慈善总会办公室进行捐赠。这一捐就是11个年头。前阵罗老因身体原因在医院住了57天院,可心里一直念叨着捐款的事宜。一出院,就叫上老伴陪着来到慈善总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我市湘西村等四个村入围复赛
开通扶贫领域 专项信访举报窗口
组织集中学习新《条例》
七旬夫妻十年捐款不留名
爱心助学 圆贫困孪生姐妹大学梦
交通安全“救”在身边
贺英:利剑能挡百万师
毛福轩:坚定的农民革命者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七旬夫妻十年捐款不留名 2018-09-10 2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