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工作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张樱

  (作者现供职于湖南财工院)

  精准扶贫工作中,既要帮助贫困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还要注重传统民居保护。

  自2013年年底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论述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回答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力求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基层领导更是走村入户,深入扶贫地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助力。

  一、精准扶贫工作意义。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提出后,我国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指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实现全面脱贫。“真扶贫、扶真贫”是精准扶贫核心工作内容,切实让贫困人口享受到扶贫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还要明确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脉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多到贫困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工作,使农村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为其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充分挖掘地区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完善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

  二、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要依地区情况而定。虽然各级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扶贫路径及方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以某定点扶贫区域为例,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如下问题:低保户数量多,其中特别贫困户占比较大,需要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村庄总体规划陈旧,尚未结合农村实际发展建设情况编制新的村庄规划内容及方法;旱涝灾害频繁,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生态环境等建设及整治力度不足;村庄狭小,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建工作开展产生制约,无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及文娱场所等,村民业余生活单调;教育资源匮乏,无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无法满足村民的日常学习需求;党建工作力度不足,村民技术培训及指导等缺失。

  三、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及方法。坚持以产业发展扶贫、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提升内生产力,提升益贫性”战略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区域情况,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及方法,使该项工作更具成效。

  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首先,基层党委及精准扶贫工作队要深入基层,走访居民,了解基层教育情况,以此为背景,制定精准教育扶贫方案。其次,捐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实现教育扶贫。第三,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各项资金,完善学校路面、路灯、操场、体育设施、电教设备等基础建设。

  要发挥党建引领,拓宽精准扶贫路径。首先,开展结对帮扶,扶贫到户。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呼吁周边城镇企业、机关党委等与特困户结成对子,为贫困人口提供一对一帮扶。具体实施方法是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对其进行技术技能及就业培训,为其推荐就业岗位等。同时,定期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孩子等进行慰问,提供生活补助。其次,依托专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成立专业技术团队,为帮扶对象提供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培训。第三,建立基层党群服务站。加强党群服务站建设,不断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探索服务职能,将其作为富民载体。

  要依托专业优势,拓展专业扶贫领域。首先,编制村庄总体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整合周边资源,成立专业规划设计服务团队,参与到农村整体规划工作中。其次,加大基层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在党委党支部领导下,帮助居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改造厨卫设施、养殖设施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等。第三,保护农村传统民居,促进乡村建筑文化传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既要帮助贫困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还要注重传统民居保护,安排历史建筑方面的专业人士深入到贫困地区,进行建筑测绘,保留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弘扬正能量 做个正直人
群音荟萃
创新工作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湖南这些政策让你上大学“不用愁”
“霸座男” 被限乘所有火车席别
后汛期仍要坚持 防汛抗旱两手抓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入学率达95%以上
重点查处9个方面问题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创新工作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2018-09-05 2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