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到处捐钱捐物的“活雷锋”,自1995年起,他利用打零工的收入为灾区和他人累计捐款16万余元,自己却蜗居在一间土砖房,一住就是十多年;他还是一个“编外”修路人,7年独自修了7条路, 他就是衡阳县岘山镇藕塘村六伯组的好人肖高敏。
带着妻子遗愿做公益,7年自修7条路
53岁的肖高敏平常靠种地和帮工的收入过日子,去年刚从土砖房搬入“新家”,说是“新家”,也只是一栋破旧的两层房屋。邻居肖功桂说:“肖高敏赚来的钱除了保证自己的吃穿用外,其余的全部捐出去帮助别人了。之前那个房子总面积不到20平方米,已经破损不堪,但他却住了十多年。我们村的人都夸他们夫妻都是大好人,是‘活雷锋’。”
肖高敏的妻子杨淑梅是广州番禺义工组织的早期成员之一,1991年被评为“番禺十大爱心人士”。那时候夫妻俩就开始一起做义工,帮助贫困务工人员。不幸的是,杨淑敏因劳累而患了脑瘫等多种疾病,1994年,杨淑梅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叮嘱肖高敏:“要多做公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妻子的这句遗嘱彻底改变了肖高敏的人生轨迹,他发誓要用一生践行对亡妻的承诺。
1995年初,他发现家乡牛形山水库旁的村民出行不便,于是他带着锄头和箢箕来到水库旁边的老虎坳开始修路。之后7年时间,他独自修了七条公益路。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用一年的时间在岘山镇邓家冲修了一座“邓家桥”。
23年内靠打零工向灾区人民累计捐款16万余元
个人虽然经济拮据,但肖高敏把自己打零工赚来的钱捐给了灾区人民,累计16万余元,直到2017年底肖高敏才舍得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手机。他还经常跑去敬老院当义工,捐钱捐物为老人改善生活,并主动赡养3位孤寡老人。
“君行千里赴灾区,不计家寒尚体虚。抢险只因怀大爱,临危岂顾损微躯。风餐露宿何曾怨,力竭精疲竟欲趋。此后闾中堪立传,相传世代一英模。”“人间善事义当先,华夏男儿代代传;大禹精神留万世,衡阳高敏谱新篇。”……这些都是受助人写给肖高敏的赞歌。
他家里贴满了奖状和锦旗,床头还有两麻袋荣誉证书,床尾有一摞关于他事迹报道的报纸。肖高敏说,“其实我这些年一直很‘富裕’,这些奖状就是对我多年公益路的最好见证,也是我内心最大的满足。只要还有能力帮助他人,我就永远不会停下做好事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