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黑名单’,包括20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和个人。将他们纳入‘黑名单’后,首先要采取措施及时偿还拖欠的工资,可以通过使用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等方式;其次要对他们实行惩戒,包括降低企业资质、限制个人消费等。”王程表示,这种限制不局限于欠薪方所在的单一省市,而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联合惩戒。
“在进行劳动监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拖欠的不仅仅是工资,还包括工程款,如何将这两个部分摘开,对我们来说是挺难办的一件事情。”王程说。
“有一些人为了能够解决被拖欠的工程款,将不是工资的事情说成是工资的事情。这种情况加大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王程说。
打着拖欠工资的名义讨要工程款,是推进治欠保支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之一,除此之外,地方的保护主义,也是“黑名单”推进的一个阻力。
“很多地方认为‘黑名单’曝光多了,对地方的形象不利,对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也不利,这种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王程认为,一些地方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在“黑名单”中,恰恰说明这些地方执行“黑名单”管理的工作做得扎实,本身就是建立良好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但讨薪欠薪问题由来已久,根源何在?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地方政府超财力搞建设,第二个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低价中标、层层转包’。”王程表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超过当地政府财政允许范围内大搞开发建设,一旦财力跟不上,就会导致政府工程项目欠薪。
谈到未来的工作重点,王程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加强督促、检查,使“黑名单”管理进一步落地,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