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医院
衡阳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2年,经过65年几代中医人的不懈奋斗,一直秉承“仁和精诚,传承创新”的院训,坚持“中医姓中”的办院理念,成就了1982年中医“衡阳会议”(即,全国中医医院、中医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及2012年纪念“衡阳会议”30周年座谈会在衡阳召开。在“衡阳会议”精神指引下,医院积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突出特色专科优势,不断提升传承创新能力,以打造大湘南中医诊疗中心为目标,以弘扬“衡阳会议”精神为己任,已发展成一所集中医之精华,在市内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声誉的融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位居全国百强中医医院建设序列。近日,凭借出色的成绩,市中医医院还荣获了“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
近4年来,医院在顺应新医改、新形势和新常态的背景下,紧紧围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在创新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道路,推进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思路等几方面积极探索,有所作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今年的全省卫生计生人才工作会议上,医院荣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省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发展特色专科
在砥砺前行中彰显中医优势
医院坚持特色兴院,专科强院的发展之路,做好为百姓服务的文章。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典范引领。该院中医肾病学、肾病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专科,是国家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协助组成员单位,为湖南省中医肾病质量控制中心项目单位。该科发挥中医中药治疗肾病的优势,让血透患者同时接受中药泡沐、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贯彻“保肾、护肾、救肾”的治疗理念,疗效显著,如今该专科无论从治疗手段、方法、疗效,还是从收治病人的数量,均已居湖南省前列,成为医院名科建设典范,引领骨科、心血管科、中风科、呼吸科、肿瘤科等科室相继建设为省级重点专科,让百姓充分体验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
传承与创新
在拓展中深化人才立院内涵
2017年初,该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住院综合楼)获国家立项批准。该项目的成功获批,源于医院一以贯之的坚持传承为本,以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发挥中医师承的特色优势,传承名中医学术精粹。医院有国家级名中医李四文传承工作室1个;有第二批、第三批、第五批国家级名中医指导老师曾广盛、李熊飞、李世文、许雪君、黄云等主任医师;有省级名中医指导老师贺小林主任医师;有市级名中医贺新民、肖朝辉、王诚喜、徐基平、邹岳萍等主任医师;医院于2013年评选首届名中医10人,名药师2人,学术经验继承人11名。二是医院组建衡阳市中医专科联盟,与联盟单位之间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双向转诊等领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通过联盟,推进专科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满足了乡镇患者及边远地区百姓健康需求,年受惠群众100余万人。
弘扬“衡阳会议”精神
在深化服务理念中打造惠民医院
1982年4月16日—22日,国家卫生部在衡阳市召开了中医“衡阳会议”,该院作为会议主现场,在大会上作了“发挥中医优势,努力办好中医医院”的典型发言,被树为全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2012年,医院又成功承办在衡阳市召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纪念“衡阳会议”30周年座谈会,并在院内建设了“衡阳会议”主题公园。
该院一代一代中医人不懈努力,形成的中医特色办院的“衡阳模式”。其内涵在于:一是坚持“中医姓中”的办院理念;二是坚持“五个一”的服务理念,让来院就诊的每一个病人享受五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即:感受一种中医特色人文环境、喝一副中药汤剂、体会1—3项中医特色治疗、享受一次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接受一次中医特色体质辨识;三是独特的中医外治理念,在门诊诊室、住院部各病区设立中医外治室,让病人集中进行中医外治,让中医外治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每一个病人;四是“前店后厂”的中药管理理念,推行医药并重,对社会承诺“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确保中药饮片质量,饮片年销售120多吨,让利患者100万左右。
该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每年组织专家进基层、下农村义诊、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20余次,惠及5000多人,给联点帮扶贫困村常宁市西岭镇五门村建医务室、改建自来水厂及对贫困家庭资助约20万元。2013年以来,该院积极对口支援江华县中医医院、新化县中医医院、汝城县中医医院、鄯善县维吾尔医院、花垣县中医医院,开展技术、资金、项目帮扶,投入资金100万余元,进一步提升了援助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为所在县域居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