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十年代衡阳通往长沙的必经之路
道路两旁郁郁葱葱
高楼大厦屹立
商铺琳琅满目
坐落于望城路的五一路小学
与望城路相接的衡长路
老地名来历:
东连五一路,西接衡长路,长2217米,宽9米。它所在的望城坳地势较高,可眺望衡阳城,故名。
望城路建于1944年,是衡阳通往长沙的必经之路,当时称之为“衡长路”。1981年,衡阳市地名普查时,该路更名为望城路,与望城路西面相接的道路,称之为衡长路。望城路沿途有五一路小学等单位。
老地名特色:
夏日炎炎,行走在望城路,两旁有老旧的建筑,也有崭新的现代化高楼,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这条古街散发出难以言喻的魅力: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时光,改变了古街的一切。
东连五一路,西接衡长路的望城路,长2217米,宽9米。它所在的望城坳历史悠久,时刻变幻,见证着衡阳历史的繁荣与辉煌。
黄巢农民起义军曾与唐军在此地作战
望城坳在衡阳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望城路,则是以望城坳而得名。记者查询有关史料记载,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十月,黄巢农民起义军在岭南,有三到四成的士卒死于瘴疫。黄巢北还,自桂州编大筏数千,乘暴水,沿湘江而下。先克永州,继取衡州。衡州剌史徐灏令州指挥使唐代绵率兵抵抗。
黄巢自常宁大堡练兵结阵,数日后进围衡州,黄巢中军驻黄茶岭。唐代绵乃四川绵阳人,武举出身,曾在李晟军中为参将,勇冠三军。李晟死后,随其子李系讨黄巢农民起义军。李系镇潭州,令唐代绵协助衡州剌史徐灏。徐灏听说黄巢农民起义军兵临城下,吓得屁滚尿流,逃匿衡阳县。唐代绵独力抵抗黄巢数万大军。
双方在城南雁峰山、接龙岭、张家山、望城坳、蒸水渡口结阵。初战,唐军败阵,唐代绵收兵回城,闭城不战。衡州城池坚固,黄巢农民起义军屡攻不克。后来,衡州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唐兵只有掘地鼠为食,地鼠吃完了,杀马为粮。唐军一将偷开了城门,放黄巢进城。唐代绵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所余唐军残兵都为黄巢军所杀。黄巢歇军三日,然后北取潭州,进军江陵。衡阳城遭此一劫,几乎为空城。
在望城坳一带还曾发生过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香水庵之战”。清朝顺治9年(1652年)8月,南明抗清将领李定国领兵8万,由广西进入湖南,连续攻克衡州、常德、岳州等16州2郡,收复失地近3000里。10月,清朝庭命令著名的明朝降将洪承畴率大军自江宁进攻长沙,并负责指挥湖南、两广、云南、贵州战事。
与此同时,又命令清定远大将军和硕敬谨庄亲王尼堪率军10万余南下,与洪承畴部联合准备南北夹击李定国。
11月24日,李定国率兵与清军在城北香水庵(今衡阳瓷厂内)、草桥一线展开激战,双方不分胜负;这时,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不知是计,立即率兵追击,当追过青草桥,杀至演武坪时,李定国的部队突然回过头来与清军激战;这时,炮声四起,两边埋伏部队一起杀向清兵阵地,清军立即大乱,在混战中尼堪被乱军斩于阵中。清军的10万之众四散奔逃,衡州之战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李定国也因此而威名大震。
据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丁民介绍,望城坳位于衡阳城北,南临黄沙湾,海拔84.3米,也是市烈士公墓所在地。烈士公墓于1956年建,面积约3400平方米。葬有衡阳著名英烈廖兆凤、红军战士屈森澄等人。望城坳地势较高,可眺望衡阳城,故名。
望城路则建于1944年,是当时衡阳通往长沙的必由之路。当时称之为“衡长路”。 1981年,衡阳市地名普查时,该路更名为望城路,与望城路西面相接的道路,则称之为衡长路。
望城坳之战是衡阳保卫战的重要战斗之一
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其中,望城坳之战是衡阳保卫战的重要战斗之一。
记者查询有关望城坳之战的相关史料得知,1944年6月28日 ,守军第3师第9团第3营据守蒸水北岸来雁塔至望城坳一线。6月28日拂晓即为优势敌人围攻。在炮火支援下,守军背水而战;利用两据点相互侧防,士气较高,奋勇杀敌,给予日军重大伤亡。下午2时,日军大量增援,望城坳阵地被突破,第9连连长许健及两个排长牺牲,第3营营长孙虎斌指挥第7连连长周炳生率兵两排逆袭,敌势顿挫。下午3时,在与日军奋战中周炳生连长咽喉被子弹贯穿。
7月,中国军队第100军第63师奉命攻衡阳以解第十军之围。日军独立第五旅团在望城坳(衡阳城北约6公里)至樟木市(望城坳北10公里)之间阻截,双方连续激战。
22日,第63师主力攻占望城坳西北附近的唐家湾、孟家塘、甘子冲、祝家寨一线。当晚,其前锋迫近望城坳。日军在21架飞机配合下,与第63师反复冲杀、激战,第63师受阻。次日,日军200余人迂回第63师侧背。第63师被击退。24日,第63师再次发起攻击。企图从白马庙、香炉坵绕过望城坳直趋衡阳城,未果。25日晨,日军1000余人,向该师两翼迂回,与之激战。26日,第63师左翼被迫后撤至祝家垄、灵官庙一线。27、28日,在望城坳,日军2000余人发起反攻,第63师被截为数段,被迫撤出该地区。
“第十军死守衡阳,外围之62军已攻至火车西站,79军已攻至贾里渡、铜钱渡,第63师已攻至望城坳,因无后续兵团策应,因此被敌人反攻退回,功亏一篑。后逐次增加兵力攻击,而敌人也不断增加兵力,终不能达到解围之目的。”丁民提到史料对衡阳保卫战的分析:守城战时,外围解围部队应集中优势兵力,且有统一的指挥,一举对敌突破;若逐次使用兵力,指挥又不统一,不能收到解围之效。
着力建设社区打造“温馨家园”
说到望城路,不得不提及石鼓区五一街道望城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的望城路社区位于五一街道的北部,东起五一路与望城路,西至蒸阳北路,南临建设路,北靠建设村。辖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总人口达8000人。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望城路属于衡阳的近郊地段,有菜田和鱼塘,低矮、破旧的木板房,狭窄的泥巴路,环境卫生差强人意,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居住在此路长达60余年的居民李奶奶聊起了记忆中的望城路。她感慨地说,自从望城路社区成立后,社区的变化日新月异。现在路宽了,环境也比以前干净、整洁了很多,居民们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近年来,望城路社区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收到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建议,主要表现在辖区内环境卫生、治安监控、基础设施等方面。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屈典国向记者介绍,“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就辖区内环境卫生等问题向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书面报告,同时辖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递交了相关提案,时刻在为居民的出行、安全进行呼吁,并召集、发动兼职委员及社区党员志愿者不定期对辖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改善治安监控、基础设施,同时也让居民自觉参与到环境自治中来。现在的望城路社区已是大伙眼中的‘温馨家园’”。
■文\图 本报记者 翟 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