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红江(右一)待病人如亲人
她是心脏病患者的贴心人,待病人如亲人
医路艰辛,唯有热爱,方能坚持;唯有坚持,方有作为。正因为她把对医疗事业的追求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中,上至九旬老人,下至中青年,都对该科主任魏红江称赞有加。7月6日,一名54岁的益阳人,在火车上突发剧烈胸腹痛,车到衡阳火车站后,医院安排救护车将患者接到医院,魏红江在患者没有交费的情况下施行心梗手术,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目前已经可以下地活动。
一名93岁的老人,平时稍有活动,甚至吃饭时也会心绞痛发作。入院检查后,魏红江发现老人的主干末端狭窄90%,前降支根部狭窄95%。“这种严重的病情,外科无法实施搭桥手术,即便是内科治疗,也有很大的风险。”经过专家会诊,魏红江为老人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老人的症状很快缓解并康复出院。
“患者的病情,不仅牵动着家属的心,也让医生揪心。特别是一些病情严重却一直犹豫手术方式的患者。”魏红江说,医生不仅仅治病,还应想患者所想,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
近年来,我国心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60万人。不仅如此,心梗患者的年轻化趋势也不容小觑。
在采访魏红江过程中,不断有患者家属来找她咨询,她告诉记者,在急性心梗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未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心衰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而造成该后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和家属的第一时间就诊意识不强。
魏红江介绍说,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发病原因复杂,且病情通常来势凶险,患者发病最初120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而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病因作出准确判断并实施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
魏红江说:“心梗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为90分钟,时间拖得越长,救回患者的几率越低。”因此,越早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越早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而且能大幅改善患者预后。
魏红江提醒,急性心血管疾病除表现为胸痛症状外,有时还表现为胸闷、上腹不适、出汗、呼吸困难、牙痛及上肢酸痛,甚至是突然昏迷、抽搐等多种表现。“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就医。”魏红江说。
据了解,目前仍有不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纠结是否放支架的问题。对此,魏红江说,手术中是否置入支架,还是由患者的病情决定。
魏红江说,原则上支架能不放就不放,毕竟支架是金属制品。而支架的置入,最大目的就是为了救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后冠脉血管狭窄很严重时,不急诊置入支架开通血管,随着堵塞时间延长坏死心肌增多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但如果冠脉血管狭窄不严重,尽量不放支架,选择保守治疗。
“热爱”式诊疗让治疗及时而有效
“她能写能讲,热心热情,待病人如亲人。”一位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复诊的患者这样评价魏红江。而在魏红江心里,该科的患者多为老年人,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患者比较多。她深知患者生命相托,责任重于泰山,一点一滴马虎不得,必须仔细观察、认真诊断、科学医治、用药恰当而准确、治疗及时而有效。
魏红江对科室医护人员提出了“热爱”式诊疗的要求,她说,“热爱”就是热情地爱,“热爱”就是深情地爱,“热爱”就是有感情地爱。
她说:“热爱患者,敬畏生命,以己度人,赢得尊重。我们应当去热爱,也值得我们去热爱,生命攸关,不能重来,绝对不能‘例行公事’,绝对不能草率从事。我一直就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去年底,该院ICU收治了一名重度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脏骤停的53岁女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又并发气胸,胸腔闭式引流18天,气管切开机械通气32天,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通过魏红江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然而患者却不会自主咳嗽、咳痰,完全依赖支气管镜下吸痰,家属已经失去信心,她们却不轻言放弃。怎么办?在魏红江的带领下,科室的医生护士都投入到这场的特殊战斗中。她们从网上购买了肢体功能锻炼仪,让患者在病床上踩单车。她每天都抽出一小时亲自指导患者做康复运动,教她咳嗽,扶她站立、鼓励她行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患者渐渐地脱离呼吸机、会咳嗽、能咳痰、坐立、站立、迈步、行走……在ICU呆了近60天,正月初三患者终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家属由衷地对魏红江医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晏萍告诉记者,在魏红江主任的影响和带动下,心血管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为每位患者精心诊治,赢得了新老患者的赞誉。
“护心使者”托起患者“心”希望
72岁的长沙周老伯(化名)是一位“资深”冠心病患者,因为症状不明显,在长沙某三甲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后,他便想起来就吃药,想不起来就不吃。4月6日,正值清明节时期,周老伯与爱人开车来到衡阳老家扫墓,探亲访友期间更是把病忘到了九霄云外,连续10余天忘记服药。不料当晚,他忽然感到剧烈胸痛胸闷,站都站不起来。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经历连续6小时抢救,终于将患有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梗合并右室心梗、反复室颤的周老伯从“鬼门关”给救了回来。
去年4月,一名31岁的年轻人在开车途中突然胸痛,说不出话,连打120电话的力气都没有,路人见他停车闪灯,了解情况后帮他拨打120。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后,医生迅速对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有效纠正了心衰症状。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魏红江又为他制订了个性化的心脏康复方案,并劝说患者身边的人戒烟,经药物、精神、运动、营养等心脏康复措施,患者逐渐恢复了日常活动,最终回归正常生活。
顽固性心律失常、心“电风暴”、急性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和死神的无数次较量,魏红江带领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们从死亡线上挽救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获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托起了患者的“心”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护心使者”。
经常有患者送花给魏红江
>>>相关链接
魏红江,女,47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23年,一直奋战在医疗一线,担任临床科室主任12年,精通临床医疗业务,具备扎实系统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专业理论知识,成功救治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连续六年被聘任为衡阳市执业医师考官、全科医生授课老师。还担任衡阳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及应急救护培训员,经常走进社区向公众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曾带队参加衡阳市首届应急救护大赛,摘得桂冠。2010年被评为第五届“衡阳市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7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9月推荐为中国共产党衡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