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蛟龙”号2020年首次环球科考
南海是必经之地,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家一起下潜;万米载人潜水器2021年下水
  2017年5月5日,“蛟龙”号在南海浦元海山下潜,进行深海科考。■新华社发

  意义

  保持下潜纪录增加海底话语权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它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创下7062米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潜深纪录。

  7000米是什么概念呢?

  虽然世界上海洋最深处超过万米,但是平均深度不到4000米,“蛟龙”号的下潜深度可以覆盖全球99.8%的海域。

  “蛟龙”号发现了很多深海生物,有的是全新物种。丁忠军说,比如利用化学能的细菌,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地质现象,比如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麻坑。

  据他介绍,“蛟龙”号此前重点在七大海域执行了科考任务,在我国南海冷泉区和海山区、西太平洋深渊海沟区、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热液硫化物调查区,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

  丁忠军直接称“蛟龙”号是海洋科学领域的大国利器。

  “蛟龙号的投入使用,改变了我们过去海洋勘查的方式,使我们国家的海洋调查研究在技术手段上发生了里程碑、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开创了新的研究学科,比如深渊科学研究。更重要的一点,它增加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话语权。”丁忠军说。

  升级

  “蛟龙”号明年将交付新母船

  自海试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158次,历时557天,总航程超过8.6万海里,实现100%安全下潜。从去年底开始,“蛟龙”号回到国家深海基地进行大修和升级。

  记者在国家深海基地工作间看到,“蛟龙”号已被完全拆开,露出金属色骨架。

  对于升级,丁忠军说主要是提升作业性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升水下定位和目标搜索的能力,要快速找到目标,提高效率;二是提高近底的地形地貌测绘能力;三是增强直接取样能力。“比如将采样篮、机械手进行升级后,可以到更复杂的环境下取样,安全性也会提高。”丁忠军补充道。

  不仅“蛟龙”号要升级,运载它的母船也要升级。“潜水器本体是一个系统,需要专用母船。母船配备一系列支撑它的设备,比如专门的吊机吊它下水,通过配套的通讯设施,将声音、数据传上来。”丁忠军解释。

  此前,“蛟龙”号的母船是向阳红9号。明年,“蛟龙”号将有新母船。

  今年初,“蛟龙号”新母船模型在深海基地展出,资料显示船长90.2米,型深8.3米,续航能力达12000海里。明年3月左右,“蛟龙”号新母船将交付,届时或将同时搭载“蛟龙”号、“海龙”号和“潜龙”号开展协同作业。

  明年下半年,“蛟龙”号升级完成,环球科考之前,“蛟龙”号将有一次科考任务。据丁忠军介绍,这次科考是在西太平洋深渊、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和麦哲伦海山区,开展科学应用下潜。

  揭秘

  万米级载人深潜将实现技术领跑

  在国家深海基地,“蛟龙”号检修车间中,有一艘1:1模型,供队员训练使用。记者看到,潜水器观察窗的玻璃有十几厘米厚,丁忠军介绍,这个玻璃能承受8000米深的水压。这个玻璃的装配不能有丝毫划痕,否则会被强大的水压挤碎。“蛟龙”号不但有很多科学发现,随着深潜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

  “深水的浮力材料就是一个产业,在‘蛟龙’号研发之前,我们国家不能生产,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生产浮力材料,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当然,还有一些材料依然靠进口,比如缆线、导航设备等,国内也有替代产品,但是成熟度和稳定性还不能完全替代进口。”丁忠军说,“还有一点,蛟龙号项目本身带动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和万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它们的研发团队以前都是‘蛟龙’号团队成员。”

  在4500米潜水器上,八九成材料都是国产化,包括浮力材料、配套设备等。

  “我们一直在学习,现在是并跑到领跑的转折期。我们在开展全海深的载人深潜技术研究。”丁忠军说。

  他说的全海深载人深潜,就是正在研发的万米级载人潜水器,预计在2021年完成技术攻关,潜水器系统下水海试。

  “万米潜水攻克之后,我们就到了领跑阶段,在大深度载人深潜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可以超过欧美国家。”丁忠军说。

  (综合新华网)

  近日,记者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获悉,目前正在深海基地大修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于2020年执行首次全球航行科考任务。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全海深的载人深潜技术研究,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将于2021年下水。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告诉记者,“蛟龙”号此次环球航行是一次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计划跟十几个国家进行合作,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且,还将邀请一些长期合作国家的科学家一起下潜,进行科学考察。

  对于此次环球航行的路线,丁忠军说有两个方案,目前还没敲定。一种方案是从青岛出发,向东穿过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横穿太平洋,然后经过大西洋和印度洋,从南海回来。另一种方案从青岛出发,往南走南海,然后穿过印度洋、大西洋,最后从太平洋回来。显然,这两个方案,南海都是必经之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蛟龙”号2020年首次环球科考
北大清华蝉联前两名
特朗普“退群” 英法德“不跟”
关于邹昌祝不动产继承权的公告
不动产权证书作废公告
不动产权证书遗失补发声明
清算公告
关于唐谋俭、刘贤秀不动产继承权的公告
下列证件 声明作废
将随机抽查校外培训机构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蛟龙”号2020年首次环球科考 2018-05-11 2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