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升级版科创高地服务平台
今年,衡山科学城将引大引强,推进园中园发展。“倾力引进深圳科技工业园、中电科、新材料产业园等园中园。”谭建华说,以园中园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加快建设速度,实现短期内迅速发展。
衡山科学城将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甄选项目、识别项目,深化拓展大项目合作,引产业链、聚集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科技型企业。拓展空间,做实平台,打造飞地经济,加强总部经济和科研创新能力,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院士平台、实验室平台、企业融资、产业基金、管理服务上寻求突破。招才引智,聚集人才,研究、落实先进地区人才优惠政策,培养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君山说,要将衡山科学城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科创高地,科创中心需要打造升级版的“五平台、两中心”。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立专利库,引入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引导建设湘南专利申请聚集中心,今年要完成150项专利申请的目标。
——打造高新技术服务平台,目前衡山科学城达产企业中有8家已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经评估均可通过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今年将实现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归零。
——打造国家技术创新平台,依托刘大响、王华明、陈善广三家院士工作站,邓中亮、张春熹、王学武及已合作的各知名教授团队,在未来五年建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打造国家专利转化平台,该平台由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金融众创服务中心组成。目前,交易中心已累计完成18个技术转让,今年力争为科学城引入1项以上交易的科技成果落地科学城。
——打造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今年将建立400人以上的基础专家库和260以上的基础投资人库,申报海智基地、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站,为科学城引入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学科带头人搭建平台,与此同时,专家村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两中心”,即项目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将为科学城科创高地打造培育“金种子”。
衡山科学城正快速崛起为高新技术的产业高地。
肩负“科技创新高地”重责和使命的衡山科学城,是我市工业“3311”发展战略工程中重要的一极,正奋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衡阳市院士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多个重量级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目前,衡山科学城签约入驻企业51家,具有生产能力和总部研发能力的企业21家,落地投产企业近20家,基本形成新材料、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集群雏形;成功申报两个院士工作站,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工程实验中心落地;围绕科创的综合服务平台已搭建,让科技实现有效交互、转化和产业化。2018年,园区预计申报专利超过150件,达成省高科技企业至少突破8家,完成入驻企业60家以上,产值15亿元,税收5000万元。
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表现,让人们对这座科技创新的产业之城充满期待。
项目概况:
作为现代生态智能科学新城,衡山科学城在衡阳工业“3311”发展战略工程中举足轻重,其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预计投资300亿元,担负着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使命。
项目进度:
红树林一期14栋建筑1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2017年全部投入使用,企业入驻装修率达83%,红树林二期已全面动工建设;签约入驻企业51家,具有生产能力和总部研发能力的企业21家,落地投产企业近20家,基本形成新材料、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集群雏形;产学研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成功申报两个院士工作站,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工程实验中心落地;衡科投总资产突破60亿元,公司基本达到2A信用评级和公开发债要求。
要将一块内陆的“处女地”打造成科技创新高地,需要有持久的开拓精神,既要引入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学研成果,又要协助入驻企业搞研发、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让企业和实验室有更大的产出,企业有更大的发展,还要留得住人才、吸附人才、发挥人才效益,持续创造科技红利。衡山科学城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懈奋斗,瞄准实现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立足于脚下,搭好平台,以最强的执行力向科技创新高地迈进。
衡山科学城红树林一期成形,二期正在建设
A
21家研发型高科企业落户
走进科学城红树林研发创新启动区,最引人注目的是标准化现代“厂房”,除了外观不同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厂房,里面也不再是“流水线+工人”,而是“精密制作设备+科技人员”。
从一开始,衡山科学城便瞄准了高新技术产业,规划、设计、建设、招商、服务等样样都寻求突破,担负起补足衡阳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短板的使命,打造衡阳科技创新高地。
仅用了17个月,科学城启动区14栋13万平米的标准化厂房落成,刷新了我市工业建设速度,为抢抓优质、创新项目提供了坚强后盾。截至2017年底,科学城签约入驻企业达到51家,具有生产能力和总部研发能力的企业21家。
“2017年是科学城开工项目最多、企业落地达产最快、报批土地最多、充实资产最多的一年,为建设科创高地奠定了基础。”衡山科学城管委会(筹)主任谭建华说,“现在强调高质量增长,高质量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领先,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直接影响发展质量。
谭建华说,科学城正努力搭建平台,提供更专业化服务,从而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科学城。
据介绍,衡山科学城2017年完成了全年926亩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全部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为2018年项目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红树林二期已全面动工建设;承办了2017衡州经济发展论坛三大主题活动,累计签约金额30亿元;市机场投、市机场管理公司资产并表后,衡科投净资产增加43亿元,总资产突破60亿元,公司基本达到2A信用评级和公开发债要求。
2018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准科学城成为省级工业园区。此外,科学城还成功获批湖南省第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平台正在扩大版图。
特色产业集群正快速形成
日前,桑谷智能配药机器人展示中心研讨会在科学城召开,要求尽快搭建桑谷医疗机器人展示平台,共同推广衡阳本土智能制造先进产品。
该机器人系衡阳桑谷医疗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研发,这家由衡科投、大族激光等出资7000万元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智能医疗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核心技术研发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2017年下半年,国内首台可移动式智能静脉药物调配机器人下线。
“桑谷医疗首期将与南华附一、南华附二、市中心医院共同建立三个针对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机器人自动化配置的区域展示中心。”桑谷医疗公司董事长张建中说,桑谷机器人符合科技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按全国2万多家医院计算,可形成过千亿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桑谷医疗将达到500台的年产量,带动衡阳包括电力电子、生产加工、计算机软件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除此之外,科学城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形成,入驻的企业不仅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而且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专利优势。“电子银浆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衡阳思迈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留新说,思迈科SILBOND系列产品对标进口产品(德国Henkel、日本京瓷等),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得到华为认证。2017年9月投产,实现500万元产值,今年产值上升至2000万元。
北航微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科学城联合建设的,作为衡阳思迈科管理运营的新材料创新技术孵化平台和工程检测中心。蒋留新介绍说,目前部分研发力量向衡阳转移,比如表面材料实验室的设备已基本转移过来,将增强衡阳的研发和转化能力。
目前,科学城已形成新材料、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集群雏形,将以红树林创新研发区为驱动、凤凰台片区为载体,形成航天航空关键器件及新材料、先进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及医疗器械、汽车研发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