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通过大数据比对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是让消费者最不满意且最难解决的问题。要知道,消费维权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加之如今又是互联网时代,大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热点,及时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消费投诉问题,尽早安排预案,才能有效地减少消费者的投诉和损失。
2. 日前,高校校名更替引发社会关注。新闻之一为唐山学院近期申请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的消息,引发了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不满,两所高校学生在社交网站上展开“对战”。新闻之二为教育部近期公布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拟更名。(据人民网)
浅见:对于高校更名,尽管舆论一直有质疑,而一些学校却依然热情不减。原因为何?有人说,这是因为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会“看名选校”,似乎校名越“高大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越好。事实上,学校的育人环境、教学水平以及核心内涵与名字没有必然关系。
3. 日前,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产业园区建设职工集体宿舍,多渠道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住宿问题。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北京每个租赁房项目都要配建一定比例的集体宿舍,解决普通劳动者的宿舍问题。(据《人民日报》)
浅见:“集体宿舍”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很多人回忆起了曾经既便于上班,又便于同事之间感情交流的“集体宿舍”的美好时光。现如今,人们重提之,不仅在于可解决务工人员的租住难题,关键是让劳动者居住更有尊严,能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生活指数。
4.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温州地区的一种养老模式:某三级医院联合社会资本,举办了一家“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养老福利院。报道称:这里“让患者不出养老院就能看门诊和住院,还能刷医保”。住在这里,老人舒心,家人开心,政府放心。(据《钱江晚报》)
浅见:这种“一站式养老”看上去很美,但要真正实现普惠,却并非易事。首先,养老过程中涉及的医疗问题,要实行分级诊疗,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医养可以结合,但必须分工明确。医保费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账目分明、去向清楚,则是应有之义。
(本栏点评: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