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沙僧凭借寡言少语、沉稳忠厚、乐于奉献等特征“吸粉”无数。近日,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书里书外的沙和尚——~~~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沙僧凭借寡言少语、沉稳忠厚、乐于奉献等特征“吸粉”无数。近日,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书里书外的沙和尚——~~~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沙僧凭借寡言少语、沉稳忠厚、乐于奉献等特征“吸粉”无数。近日,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书里书外的沙和尚——~~~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沙僧凭借寡言少语、沉稳忠厚、乐于奉献等特征“吸粉”无数。近日,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书里书外的沙和尚——~~~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沙僧凭借寡言少语、沉稳忠厚、乐于奉献等特征“吸粉”无数。近日,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书里书外的沙和尚——~~~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沙僧凭借寡言少语、沉稳忠厚、乐于奉献等特征“吸粉”无数。近日,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书里书外的沙和尚——~~~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沙僧凭借寡言少语、沉稳忠厚、乐于奉献等特征“吸粉”无数。近日,省教育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衡卫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书里书外的沙和尚——
“苦行僧”到底是怎样一番真模样?
  ■文/本报记者   许珂   图/本报记者   王翟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悟空、八戒一同保高僧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有人说,沙僧老实本分,不善言辞;有人说,沙僧能言善语,颇有心机。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罗衡卫通过分析小说、电视,来向大家诠释一个不一样的沙僧。

  外貌奇特、个性憨厚,是个老实善良的人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眼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他生得身长丈二,臂阔三停,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小说中的沙僧可用高、红、蓝三个字来形容他的长相。

  在电视剧中,沙僧个性憨厚,既不像孙悟空那般傲气张扬,不爱听领导的话;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干一些脏活累活儿就要抱怨。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以将自己看得轻的智慧和对取经事业的忠诚维系着取经队伍的和睦,服务着取经团队,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

  沙和尚的武器是降妖宝杖,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如擀面杖样的乌油黑棒子,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全名“降妖真宝杖”,也称降妖宝杖、降妖杖。沙僧官拜卷帘大将军时由玉帝赐给,随身携带,大小如意,善能降妖;沙僧被贬流沙河后,宝杖也随身携带,后在唐僧西行取经路上,降妖宝杖多次建功立威。

  沙僧是个真正的老实人。

  取经路上,沙僧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如“登山牵马”之类这些琐碎平凡之事,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马匹,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从不像八戒那样临阵脱逃。“四圣试禅心”时,唐僧要他留下招赘,他表示“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沙僧还是个十足的善良人。

  相对而言,唐僧虽然善良,但他的善良有时是非不分,人妖不辨,总给人做作的感觉。而沙僧的善良,却是发自性情的真情实感。八戒贪色,做了一夜“绷巴吊拷女婿”,“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了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悟空被三昧真火烧得火气攻心,是沙僧跳进水中救出悟空;见到悟空“浑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满眼垂泪”,痛哭失声。唐僧被妖怪变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恳请悟空“万望救他一救”。这种出自内心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善良,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总之,无论老实,还是善良,都是追求正义的结果。这也说明,沙僧的调和不是无原则的“和事”。

  看起来头脑简单、逆来顺受,却心思细腻 

  “其实,小说《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善于沉默的人,更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罗衡卫认为,通常人们认为沙僧的沉默寡言、不会说话,很大程度是拜杨洁导演的电视剧《西游记》所赐,电视剧中给他安排了挑担的任务,只安排有限的台词。 

  从此,一个挑着担子、不太说话、好脾气的沙和尚就存在于老百姓心目中了。他的话比较少,但比悟空和八戒能言善语。对这一点,唐僧其实是非常清楚的。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悟空:“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 八戒:“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悟净:“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 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事实证明,沙僧的精明策略非常成功。罗衡卫表示,正是因为这痛苦的经历让沙僧养成了稳重、谨慎、低调的作风,修炼成了一个话少、事少、麻烦少的“老好人”。 他的处世方法不是“出彩”,而是“不出错”。分析起来,沙僧的处世策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师父是千万不能得罪的;第二阶段,千万不能得罪师父,千万不能得罪大师兄;第三阶段,亲近悟空,疏远唐僧。

  沙僧还有个突出特点就是默默奉献。

  在取经途中,大多数情况下,他都在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像八戒动辄在行者已打死的妖怪身上还筑上一钯这种事沙僧是不会干的。面对孙悟空的天马行空,沙和尚虽然也曾有“嫉妒之意”,却能迅即自我克服,因而不仅始终没有去干扰孙悟空的建功立业,反倒在全力助成。沙僧一般在两个师兄都去降妖时,默默担负起保护师父的重任。当妖怪来袭,自己明知本领低微,也要挺身而上。这就使他不失为一个正派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取经群体的人。

  他有“奴性”缺点,循规蹈矩、驯顺服从

  如果说,沙僧仅仅只有美德,还谈不上一个成功的形象。《西游记》的可贵,在于真实地展示人物性格中的缺点,那就是“奴性”意识。“和事佬”的身份,使他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敢说敢干,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苦行僧”意识,使他不能同猪八戒一样,无所顾忌地追求世俗的七情六欲。

  可以说,沙僧的驯顺服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奴仆身份。《西游记》中的沙僧名为“卷帘大将”, 这个职位在天庭是非常尴尬的,究其职责也只是为玉皇大帝进出门的时候掀门帘一类的工作。他虽然也曾自我夸耀说:“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但身份却相当低微,实际上只是奴仆。比起悟空的大闹天宫和八戒的调戏嫦娥,沙僧失手打碎玻璃盏并不算什么罪过,可他受的苦难却最多。但他却连一点抗争的念头也没有,只是默默忍受。

  总之,沙僧形象既体现了奴隶文化的本质特征,又代表了农耕文明背景下普通民众的基本性格特征。他的善良老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这些美德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沙僧身上这些“美德”,又都和他循规蹈矩、驯顺服从、明哲保身的奴性不可分割,浑然一体,而奴性又是妨碍我们民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根本大敌,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大敌。

  因此,表现在沙僧身上的“美德”,只有与强健的个性和富于抗争与进取的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诉之自身意志”,才有可能焕发出真正炫目的光辉。

  罗衡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苦行僧”到底是怎样一番真模样?
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
《重塑中华: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藏在文物里的中国史》
古代文人为何喜欢托自己前世为杜甫?
文化拾遗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苦行僧”到底是怎样一番真模样? 2018-01-23 2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