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在信贷业务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起到约束贷款主体,使借贷双方公平平等地进行交易。银行的法律风险,是由于银行对法律某些方面的理解有失偏颇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正确理解法律条文有助于我们防范贷款风险,减少因操作的原因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银行信贷业务承担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笔者认为,首先,银行信贷业务制度存在的漏洞。银行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和规则是信贷客户经理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遵循的规章制度,而大多数银行管理制度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欠缺。而关于信贷业务的实际往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难以应付的问题。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预见和处理,管理制度中没有列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渠道,管理条例不完善,这就造成出现金融纠纷时没有相应完善的处理机制,管理条例中缺乏与法律条文相对应的实施措施和解决办法,在签订各种信贷资料时没有考虑法律风险,当引起法律纠纷时银行可能承担一定的损失。
其次,银行信贷客户经理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有的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只注重业务知识的强化和操作流程的检验,忽略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而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经常涉及《合同法》《物权法》以及《担保法》等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如果信贷客户经理对这些法律知识理解不透彻,不全面,就可能导致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出现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抵押无效,担保无效等情况。
再次,法律法规中的歧义理解。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法律条文中一些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使信贷业务纠纷复杂多样。由于法规中细节规定不明确,一旦没有严格执行业务操作流程,往往会导致法律风险的产生。
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的控制策略怎么办?
笔者认为,首先要完善相关的信贷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的条文完善相关的信贷制度是防范法律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信贷客户经理在实际操作中都是依据信贷规章制度来办理业务的。在业务操作的各个流程中建立相关的专业咨询制度,避免信贷客户经理因法律的不专业性走入误区,将强大的法律素质与业务素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优良的信贷服务环境。
其次,增强信贷客户经理的法律知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法律知识,所以加强对信贷客户经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是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工程。一是要使信贷客户经理有法律风险意识,认识到工作中如果缺失法律意识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二是总行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的培训,请法律老师讲解如何降低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争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三是信贷客户经理要加强自我法律法规的学习,法律法规的学习包括法律法规、贷款新规、法律制度以及银行内部相关制度。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学习对客户经理来说特别重要,是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一盏明灯,可以有效地避免合规风险。
再次,与客户建立友好的业务合作往来。商业银行信贷所涉及的法律纠纷,大部分与客户有关,因此与客户做好沟通,建立友好的业务合作往来,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显得尤为重要。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向客户讲解信贷法律知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责任不清、签署条款模糊而产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