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翔
“这6年时间,我专注一件事——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站在祁东县石亭子镇长安村一座集体油茶林山头,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陈连生感慨万千。他脚下的这片油茶林占地3150亩,每年能为全村带来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地处农村,我们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陈连生说。长安村大部分土壤是红、黄壤土,土层深厚,有种植油茶的历史,但大部分都零零星星,不成规模。一次闲聊中陈连生得知,邻村集体种植有机油茶收益可观。他意识到,要想带领全村致富,必须“抱团闯市场”。
在一次村民小组会上,陈连生提出搞集体油茶种植的想法,却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他没有放弃,为了发展油茶林产业,他四处奔波,经常戴着老花镜自己手写报告,骑着摩托车去县里跑项目,不厌其烦地去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市、县、镇三级领导非常重视,村里的老百姓渐渐地表示支持。就这样,长安村油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同样都是种油茶,原来我们种的是传统油茶,出油量低、收入低,好多人都不愿意去摘。”长安村50多岁的陈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村里3150亩山林全部流转,油茶比普通油茶产油量高出4-5倍,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村民们以土地入股来获利,并按自愿原则让村民们来管理油茶,每天计算工钱。今年63岁的村民邹和平告诉记者,过去自己通过种水稻养鱼挣来的钱,年均一万元左右,自从他的三亩土地被流转成集体油茶地后,自己空闲下来就帮忙打理油茶林,除草、剪枝、施肥,每年收入能达到3-4万元。
陈连生担任长安村党支部书记6年时间来,该村紧紧依托油茶和养殖两大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并通过集体经济的壮大,不断改善民生事业。目前,长安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千万元,累计投入民生改善资金500多万元,脱贫600余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比2012年时增加了200%。所有村组都达到“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通,实现了全村净化、美化、硬化、绿化、亮化。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2018年建成集体万吨油茶厂,完善村里的水电路设施,引进先进技术,让村里能自己生产、精加工、销售油茶,到时预计每年纯收入会有4000万元。”陈连生告诉记者,村里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进驻了以中华鲟、娃娃鱼孵化养殖为主的企业,进一步拉动整个长安村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