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至车江片区白水村,记者听到衡南县雄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里的热闹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作为县重点产业扶贫基地,这里吸纳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在此就业,眼下是制作蘑菇菌棒的时节,大伙儿在厂房里干得热火朝天,默契地完成每条流水线上的作业。
“衡南农商银行最近又给我授信200万元,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我有信心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亮堂。”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全雁说。
近年来,衡南县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衡南农商银行顺势而为,发挥金融机构资金输血作用,助力现代农业焕发生机。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快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雁在白水村的香菇种植面积有200多亩,作为委派而来的致富带头人,虽然入村一年不到,已带动不少农户跟着种香菇,面积近100亩。
来这之前,全雁在家乡茅市镇龙波村创办鑫雁蘑菇种植基地,投入了自己的原始积累资金后,他从衡南农商银行累计贷得181万元,用于扩大种植规模。因香菇品种好、产量高,四个月就能见收益,带动了周边八石、油麻等4个村的200多名贫困户脱贫。以前,这些香菇都统一收购销往长沙、广州等地,现在,他已经有了自产自销的路子。
销路不愁后,全雁想着如何进一步扩大规模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恰时,县政府关于金融产业扶贫的意见下来了。县政府和金融机构实行“双推双过”办法,即双方都可推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双方认同通过,两方定下来的优质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最终,衡南农商银行与县政府优选了10家企业,主要以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主,签订了协议,雄鹰农业就是其中的一家。
“200万元贷下来后,先扩大生产基地,再建加工厂,能帮助40户农户脱贫致富。”全雁如是说。
据衡南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经理贺文华介绍,该行已响应县政府要求创新扶贫模式,严格坚持贫困户自愿贷款原则,在其对利益和风险有更明确的认知下进行精准扶贫。目前,该行已为遴选而出的10家企业授信2600万元,能有效为其壮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湖南东星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是另一家参与扶贫的现代农业企业。该公司曾以林权抵押等方式在衡南农商银行贷款1000万元,财务总监聂文明对衡南农商银行的评价颇高。
聂文明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累计投入3000万元,对农业而言,从银行贷得到钱就是发展之源,让他感动的是,衡南农商银行的员工还帮助企业到村组协调工作,润滑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这笔产业扶贫贷款到位后,公司将主要用于改良种植油茶林,继续做好农业部的示范养殖场。
据介绍,衡南农商银行为企业用股权抵押做了7笔业务,发放贷款3365万元。该行以数千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了广林农业、九龙生态等龙头企业,还对接了全县67家涉农企业,主要包括粮食、油茶、烟叶、香菇、玫瑰花等领域,加快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骼”。目前,该行发放扶贫带动型企业贷款11623万元,带动贫困农户7000余户2万余人脱贫致富。
给信用户释放“红利”,加速培育种养大户
位于铁市村的衡南县神龙绿野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去年成立的一家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合作组织。负责人王慧菊向记者介绍,目前投入200万元,养了100头牛和2000羽鸡,还承包了10余亩山塘养鱼,百合基地尚在建设中。她还准备搞农家乐发展休闲农业,却遭受了资金瓶颈。急需用钱之际,衡南农商银行为她送上50万元信用贷款。
“农业项目的固定资产投入都是看得到的,但是没有证做不了抵押,刚好信用贷款就无需抵押,我们征信良好还是沾了光。”王慧菊上个月拿到这笔信用贷款后,高兴地睡不着觉。这笔款能给她用3年,且享受一定的利率优惠,至少给工人发工资的钱不用愁了。
衡南县湘中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的李小星是另一个享受到信用红利的典型代表。李小星是廖田镇有名的种田大户,流转了2000多亩地专门种植水稻,今年9月份,他从衡南农商银行廖田支行获得信用贷款30万元,新建了粮仓,添置了烘干机,将他的现代农业梦越做越大。
“他原来只能贷两三万,我们就是看中了他的良好信誉,以及把准了他能承担的风险,有底气把30万元采用信用贷款方式发放给他。”廖田支行行长何云华介绍,该支行在支持现代农业领域发展上发放信用贷款300万元,最多的一户获得50万元,利率一般利率优惠10%—20%。信用贷款的灵活发放,加速培育了一大批种养大户。
记者自衡南农商银行了解到,自成立以来 ,该行累计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452户,金额4550.8万元。
衡南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在企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