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报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的保护网,是风险的缓冲器。那么,养老保险覆盖全民,还有多远?
养老保险是极受关注的社会保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基本养老保险要从目前的“广泛覆盖”走向“全覆盖”,就要聚焦那些还未纳入的人群,解决其保障问题。目前,仍然在制度之外的主要是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以及部分中小企业人员,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从业人员。“看比例,可能不到应参保人群的10%;看绝对额,大约1亿人,人数不少、任务很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将掌握到所有未参保人员的具体情况。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出台措施,引导那些没有参保的人群参加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最终实现全民参保。
十九大报告确定了“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目标。褚福灵介绍,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节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从长远来讲,老龄化的确会增大养老保险的基金支付压力,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挑战。因此,有必要未雨绸缪,做制度、政策、资金安排方面的准备。”(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