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兰荣:记录珠晖故事的“拼命三郎”
  ■本报记者   周琪

  在珠晖,有这样一个人:他拿着纸笔、背着照相机或摄像机,奔波在乡镇街道的各个角落,将珠晖的故事记录在文字中,把珠晖的变迁盛放在镜头里,在全区3个乡镇7个街道的各个场合,可以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珠晖区委宣传部新闻专干唐兰荣。

  在同事和同行眼中,他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

  “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

  不在写新闻,就在采写新闻的路上。自2010年进入珠晖区宣传部以来,唐兰荣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7年来,他在新闻路上风雨无阻,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新闻理想。只要有新闻、有采访任务从不推辞,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赶,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加班。多年来,他把“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013年7月防汛抗旱的那些日子,他日夜坚守在抗洪一线。有一次从水渠上下来时,不小心被一枚竹签扎穿皮鞋,刺伤脚掌,鲜血直流。他忍受剧烈疼痛,硬是扛起摄像机,一瘸一拐地继续采访。长篇通讯《不漏一村 不漏一户 不漏一人》和《干群齐谱“抗旱曲”》在《衡阳日报》推出,再现了珠晖区干群戮力同心抗旱救灾的生动场面。

  每天第一个进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是他的工作常态。尤其是2010年以来,组织上把负责区里主要领导采访的任务交给他,经常没有时间午休,且常年的饮食无规律使他患上了慢性胃病。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他的带动下,珠晖新闻网站里一批批年轻记者成长为中坚力量。

  创新媒介,加快“珠晖速度”

  为突破新闻宣传瓶颈,唐兰荣在日常工作中拓宽外宣渠道,(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祁东县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全市前列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干部 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
屋顶架起“聚宝盆” 晒着太阳能赚钱
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中趋好
衡阳农商银行业务系统升级停业公告
唐兰荣:记录珠晖故事的“拼命三郎”
第十届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在衡启幕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唐兰荣:记录珠晖故事的“拼命三郎” 2017-11-03 2 2017年1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