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尽天涯离别苦
  ■崔建华

  七夕之夜是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重聚之时,人们传说这是唯美爱情,以为躲到南瓜棚底下还能偷听到这对可怜夫妻久别重逢的情话。文人骚客则更多看到了背后的悲哀,杜甫、李贺、崔颢、李商隐、秦观等,各写了一堆有关七夕的诗词,主题大多都是离愁别恨——诗鬼李贺说,“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崔颢则说,“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眼见二人一个比一个愁,以至于李商隐感叹,“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也开始来伤离别,谁料杜甫上来就反问,“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直言牛郎织女永远只能隔河相望,永远只能离别,你们有谁曾见过他们七夕之夜重逢?

  相聚的七夕,久别的重逢,其实质却还是离别苦、相思苦,这确实是上天跟人类开的一个大玩笑。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追寻爱情,也不妨碍文人墨客在七夕时激发催生巨著名篇。“苏门四学子”之一的秦观(字太虚,亦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天生情种,南宋学者杨湜的《古今词话》中,就记录了秦观创作《虞美人》的经历,完全应验那句“自古多情空余恨”。

  话说这秦观寓居京师之时,偶遇达官贵人请客,主人唤宠姬碧桃作陪,不料秦观与碧桃二人居然就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其时秦观一介书生一文不名,碧桃已身有所属名花有主,但相见恨晚的欣喜,以及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还是让二人颇为冲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主人怜香惜玉劝说碧桃少喝点时,碧桃却乐意为意中人秦观沉醉,居然一饮而尽。秦观也即席赋词《虞美人》一首,用双关语感叹,“碧桃”生性高洁,可惜却沦于乱山腻水间……

  这情景,请问请客的主人该作何感想?

  好在造化弄人,秦观这文弱书生与身不由己的风尘女子碧桃,虽算情投意合倒也无法改变世事的无奈,二人终究是有缘无份。“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这既是碧桃的心态,何尝不是秦观的心声!

  后来的某个七夕,苦闷的秦观就写了那首著名的《鹊桥仙》,由牛郎织女的难舍难分有感而发,慨叹爱情该如何才能天长地久。他一方面慨叹人生苦短、人情易变,一方面又释然于永葆两情缱绻并不需朝夕相伴,“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看似在热情歌颂爱情专一和真挚的词,却不经意地告诉世人,秦观与爱人并不能长相厮守——这种伤悲,只能自我慰藉!

  世人皆传秦观为苏轼妹夫,但据考证,苏轼压根就没有妹妹!人们津津乐道于秦观的风流韵事,可能更多的只是源于秦观的才华横溢且用情深挚。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就曾记载了一名为秦观殉情的女子:

  “秦少游南迁至长沙,有妓女平生酷爱秦学士词,至是知其为少游,即请于母,愿托以终身。少游赠词,所谓‘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者也。念时事严切,不敢偕往贬所。及少游卒于滕,丧还,将至长沙,妓前一夕得诸梦,即诣于途,祭毕归而自缢以殉。”

  哪怕是悲剧,哪怕是离别,依然还是挡不住世间的痴男怨女。

  《太平御览》卷274,说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欧阳詹游太原时,与一青楼女子相识,“情甚相得”。将离去时,欧阳詹向女子盟誓:自己回到京城后就回来迎娶她。欧阳詹回去之后,也许已三五十天,也许已一两三月,但女子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竟然就“思之不已”而一病不起了。病危之时,女子强撑病体剪下一绺头发放入匣中,托付女伴“吾且死矣,苟欧阳生使至,可以是为信。”并遗诗一首,“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欧阳詹回京后被授予国子监四门助教,安顿好之后便赶紧派人来迎接这位女子,可惜晚了一步,女子已经去世,其女伴告知来人详情,并让来人携匣归京转告一切,“具白其事,詹启函阅之,观其诗,一恸而卒。”

  由生离到死别,仿佛一瞬。

  另一才子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人称“小杜”,也是情种,也常多情,也常留情,也常离别,也有首《七夕》的诗,也一样的离愁别恨: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他曾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邀赴扬州任职,当时扬州乃繁华之地,声色犬马,灯红酒绿,“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牛节度使看到“小杜”到扬州后流连声色场所且深陷其中,也十分头疼,只好夜夜暗中派卒吏跟踪保护并一一记录在册,后来还拿出这些证据来告诫、敲打“小杜”,让“小杜”羞愧难当。以至于“小杜”晚年在《遣怀》一诗中,还在反省扬州这段糊涂(浪漫)日子: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其时的“小杜”,就一直在惦记着一个女子,与其分别时都还有诗《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意思是说两个人爱得那么深,分别时以至于凄然相对,好像彼此无情,却想笑又笑不起来。倒是蜡烛似乎懂得他们的心思,默默地替他们流泪直到天明……

  离别,总是难舍难分,黯然销魂!

  清人朱锡绶《幽梦续影》中说,“真好色者必不淫,真爱色者必不滥。”正如实际生活中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做诗明朗俊爽,而他追求爱情时的这种热忱缠绵和情真意切,真性情已是流露无遗。

  离别是痛苦的,最重的离别,则莫过于阴阳相隔。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就写了很多关于生离死别的诗。他命运多舛,好不容易有个赏识他的上司——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王还将女儿也许配给了他,结果这位夫人却早逝亡故。

  夫人去世之后,李商隐写了首《锦瑟》深切悼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甚至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望帝化成子规啼血这两个例子,来描绘人生的悲欢离合!

  他还有首《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诗中感伤沦落的他,已心生归隐之意……

  也许是过早领会了生离死别,对于七夕,李商隐就颇多感触,写了好几首有关七夕的诗,譬如《七夕》、《辛未七夕》、《壬申七夕》、《七夕偶题》等等。其中最经典的,是“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一句“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说的是牛郎织女尚可期盼年年相会,可自己面临的呢,可是无期的离别啊!

  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伴侣之后孤单相吊的孤寂——离别后最舍弃不下的,其实应该是相濡以沫的亲情!

  又是一年七夕,牛郎织女终于再度聚首,说不完的绵绵情话,道不尽的思念爱慕——正因为这短暂相聚后又离别在即,这分分秒秒难得的时光才更应珍惜吧。白居易《七夕》不就说了吗,“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既然人生似白驹过隙,既然离别总无可避免,既然重逢是如此难得,何不暂且忘了这天涯离别苦,而珍惜每一个在一起的日子,让彼此慰藉、温存相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阅尽天涯离别苦
今夜, 我在时光深处等你
普者黑,喀斯特 与湖泊的邂逅
秋之情愫
看,夕阳
中年遐思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阅尽天涯离别苦 2017-08-27 2 2017年08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