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粟家码头
杨家祠堂曾坐落在现在的退省庵位置
站在位于湘江东路的粟家码头,对望杨家花园大酒店,巨大的酒店门牌十分惹眼,酒店大院内停放着各式小车。这里曾叫江东萼园,如今称之杨家花园,虽已完全无昔日之境,不过,倾听着当地人讲叙江东萼园的故事,眼前仿佛出现安静闲适、大气富贵的清幽居所。
江东萼园系清湖北巡抚杨健之孙杨澍兴建
不少衡阳人对江东萼园不熟悉,但一提到杨家花园,人人皆知。其实,江东萼园就是杨家花园。在《衡阳地名文化》一书里,透露了江东萼园的“神秘身世”。
原来,坐落于珠晖区粟家码头对面的江东萼园,兴建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兴建人杨澍,号庚云,是清湖北巡抚杨健之孙。
从对江东萼园的描述,可看出杨家是当时衡阳的名门望族:江东萼园规模颇为宏伟,围墙全长一百五十二公尺,入门处有两块大坪,再前行至一大厅,为宴宾开庆之所。后为住房,并列三大联座,共有五进,最后一进为两层楼房。整体冠名曰: “杨留馀堂”,庚云公为其三子分居而建筑。后来子孙蕃衍,竟发展聚居百余人。
“杨家后代英才辈出。1903年出生的杨晓麓先后担任过衡阳市市长、船山中学校长、湖南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参议、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衡阳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省政协委员等。原国民党陆军上将、二十军军长杨森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有早年讨袁护国。炮击英舰、保护朱德、陈毅、胡志明的正义之举。”衡阳市图书馆副研究员丁民说。
庚云公之长子取名伯琇(民国元年曾任湖南省实业司司长),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市、县、乡里均尊称为“相老八爹”,衡阳县长每到任,必来拜访,名重一时,庚云公早年殁于山东省道台任所,萼园风物,惟公独享最久。
“杨留馀堂”的后侧面即“萼园”,占地约75亩,入园门即有厅屋一座,三开间,名“馀滋山房”,明窗几净,引人入胜。俯视坪庭广阔,花木繁多。向右廊行至“蜗其居”,房屋亦三大门,出廊门百余步,经花园可直达“绮爽阁”。
由“馀滋山房”回廊行有“船亭”一座,筑一船行,房屋半临塘边,夏季凭栏,格外清爽,荷花盛开,清香回溢。再出亭前行,经假山下曲径回壁而抵达“月洞”,洞内半圆形拱顶,内粉刷成白色,沿门亦为圆形,均石砌精致,内壁题诗甚多,游客诗人,流连忘返,时有佳句。
由月洞右侧上石阶三十余级至“绮爽阁”,楼共三层,登高远眺,遍览全市。下楼观花圃,“馀滋山房”更是美丽,罗汉松、含羞花、水蜜桃等,赏心悦目。再东行,过长达二十公尺出石板桥,俯视塘内,游鱼清晰可见。园内围墙边皆瓜田菜土,一片清绿,该园每到重阳之后菊花盛开,美景醉人。
“萼园”开放,任人游览,所以常用为开会场所。如清末之“三学会”,即在此活动。
“萼园位于现在杨家花园大酒店的位置,当时的规模比酒店所占的面积还要大。清朝、民国时期,杨家控制着衡阳的政治经济,从现在的退省庵至杨家花园一带,都曾居住过杨家人。萼园是当时衡阳湘江东岸最大的私家园林,赫赫有名。”丁民说。
众多名人雅士都是萼园的“常客”
在萼园,不知留下多少名人雅士的足迹。萼园大门正对西南,开在开福巷口。原来前坪准备建城楼,后因怕触怒皇威而辟为草坪。草坪正位置是一棵上百年的古樟树。而这个草坪则曾经两次被征做飞机修理场,一次是二战时陈纳德的美国飞虎队,后来是解放战争时的国民党空军。
大名鼎鼎的陈纳德将军曾数次来衡阳机场指挥,他就住在杨家花园里,还多次参加过杨家长辈举办的家宴;留馀堂族人的住处是一坐北朝南的三层楼房,正厅堂屋悬挂着道光皇帝御赐的黑底金边“福”匾和许多名人赠匾,厅前刻有出自杨家族训的对联:“万卷奇书在手,四知家学久铭心”,后厅则刻:“事到眼前皆雪亮,人知足下最风流。”
萼园在建成后的一百多年间,成了名人雅士争相居住的地方,这些“常客”有曾国藩、彭玉麟、谭延闿、熊希龄等。“彭玉麟在为官之前,曾在杨家当过管家,与杨家的关系很好。”丁民说。
杨家人曾经积极投身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杨概早年就在萼园创建了“任学会”(梁启超号任公)反清组织,担任会长组织成员中还包括后来当了民国总理的熊希龄等。他们在杨家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并在这里筹划反清的各项活动。后来,因为清军的追杀,杨概被迫逃亡去了日本,跟孙中山、黄兴等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主动回国参加武昌起义,在战斗中阵亡。
在杨家花园住得较长的还有一位名人,那就是吴佩孚,他人生中最光彩的一段历史就是在衡阳杨家花园里演绎出来的。吴佩孚第一次来衡阳,在杨家一住就三个多月,与杨家人有了深厚感情。
除了吴佩孚,杨家花园的常客中还有赵恒锡、唐生智等,杨家有多人在他们手下做官;过客包括蔡锷、程潜,胡汉民、杨森、白崇禧等。
《历史回眸·人物志》里记载,夏明翰、章士钊、黄炎培等都在萼园住过。中共的领导人中有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徐特立等也在此住过。
1938年,国共两党都派出精兵强将在衡阳展开活动。为发展当时的大好形势,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中共领导人叶剑英向中央提名,通过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时任中共衡阳中心县委书记(下辖零陵、郴州)的李华楫,为中共历史上唯一在白区公开身份的地下党县委书记。
为了接待和保护好中共派到衡阳活动的大批领导人,李华楫就把中共的重要领导人都安排在这安静、安全的萼园里居住。
经历战争风云,如今已换“新妆”
“抗日战争时期,萼园悉遭摧残。日军从耒水一带进入江东岸,与守军对战。后守军不敌,撤至江东,炸毁浮桥。日军占据了萼园,并将此地作为炮兵阵地。”丁民向记者讲叙衡阳保卫战时萼园尘封的那段历史。
后来,萼园逐渐荒芜。1949年由衡阳市人民政府接管,完全拆建,改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营地,在营地里建有招待所。
记者问询杨家花园大酒店的门卫是否知晓招待所之事,他摇了摇头,说道:“军分区的招待所在2000年左右改建为杨家花园大酒店。记得上世纪60年代左右,这里的军分区后勤部营地如同花园一般,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萼园大门对面的粟家码头,曾是杨家人的生活码头。粟家码头成为轮渡的一个重要渡口。上世纪70年代,能看到粟家码头附近停着不少装货的船只。”丁民说,随着陆运交通的发达,衡阳的轮渡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岁月的年轮不断前行,萼园已换“新妆”,附近的湘江东岸风光带一步一景,花红柳绿,美不胜收。另有衡阳市七中、珠晖区人民政府旧址、武警支队与之毗邻。沿风光带观赏周边美景,不觉放慢脚步,品味着这水,这园,这楼……沉醉于风光,忘情于萼园。
老地名特色:
老地名由来:
光绪年间,该园坐落于珠晖区粟家码头,围墙全长一百五十二公尺,是当时衡阳湘江东岸赫赫有名的私家园林。众多名人雅士都是萼园的“常客”。1944年,杨家花园悉遭摧残,逐渐荒芜。1949年由衡阳市人民政府接管,完全拆建,改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营地。
江东萼园,又名杨家花园,兴建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兴建人杨澍,号庚云,清湖北巡抚杨健之孙。杨家花园因杨姓而得名。
杨家花园大酒店内的大院
杨家花园大酒店内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杨家花园大酒店门前的湘江东路
湘江东岸风光带一步一景,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