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这9件事
舒适度过三伏天
入伏
  ■相关链接

  

  ▲晨练别太早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最好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保证水充足

  夏季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温差别太大

  如果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猛一出门到高温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解暑汤成为人们补充水分和追逐凉意的宠儿,其中西瓜汁、凉茶、苦瓜汤、菊花茶、绿豆汤等最为常见。

  1、菊花茶

  泡菊花茶时,可加入枸杞、莲心、冰糖等改善口味。建议不要泡得过甜,一则会使消暑效果大打折扣,二则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2、绿豆汤

  绿豆汤可消暑止渴,为图方便,很多人经常一熬就是一大锅。绿豆汤极易变质,煮好、放至常温后应尽快饮用,实在喝不完的情况下可放入冰箱短暂冷藏保存,也可以冷冻做成绿豆冰棍。

  不宜过量饮用冰镇绿豆汤,以免刺激肠胃。

  3、西瓜汁

  西瓜汁含糖量较高,有利尿作用。不少人认为晚上喝西瓜汁会增加排尿频率,不利睡眠。如果晚上比较炎热,食用少量的西瓜汁反而有助睡眠。

  西瓜汁一天的饮用量宜在200克左右。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两餐中间可食用少量西瓜,建议不要超过100克。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贪凉过量饮用冰镇西瓜汁,容易刺激肠胃引发腹痛、腹泻。

  4、凉茶

  市面上销售的凉茶往往含有大量糖分,不妨在家中自制好喝又健康的凉茶。

  凉茶的主要成分有金银花、菊花、荷叶、淡竹叶、甘草等,建议不添加白糖。

  在湿热的南方,喝凉茶有清热解毒、祛湿补水的作用。但不要拿凉茶当白开水喝,也不要将一些中药材加入熬制凉茶的原料中。

  儿童、老年人、体质虚寒人群,过量饮用凉茶会导致胃疼、腹痛等不适症状。

  5、苦瓜汤

  中餐和晚餐期间,不妨进食一点酸辣苦瓜汤消暑散热,而且还有开胃消食的作用,缓解因炎热导致的食欲不振。

  不少人认为上火时喝些苦瓜汤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其实是误区。上火一般是由身体抵抗力下降、身体发生炎症、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喝苦瓜汤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解暑汤的最佳饮用时间为饭后,推荐在两餐之间饮用。饭前饮用解暑汤容易影响食欲。糖尿病患者若想饮用甜味的解暑汤,可用木糖醇代替白糖和蜂蜜。

  除了解暑汤,夏秋季节多食用丝瓜、冬瓜、绿叶蔬菜、香瓜、樱桃、草莓等蔬果也是祛暑好方法。

  炎热的夏季适量饮用解暑汤确实为一种较好的消暑方式,但合理作息、均衡营养、足量饮水、适当出汗才是消暑的最佳途径。

  (据《生命时报》)

  夏季消暑

  可喝这5款解暑汤

  从7月12日起,最毒辣的三伏天来了。今年三伏一共40天,比以往更长,更要注意暑期养生。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中伏:7月22日~8月10日;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如何健康、舒服地度过三伏天?本报教你做好伏天最重要的几件养生事。

  1、风扇,降温要比空调好

  空调可以迅速降温,但常吹空调会影响人的排汗功能。

  排汗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降温过程,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人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中枢调节能力下降,会引发各种不适。

  最好少开空调,用风扇代替来降温。多开窗,加速空气流通也有助于降温。特别是老人,由于机体衰弱,对温度的调节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调,出门可带把扇子。

  即使吹空调,也不要整天整夜地吹,可以开一会儿再关;温度也不要调太低,保证室内外温度不超过7℃,注意不要让空调直吹身体。

  2、牛羊肉,发散体内寒气

  夏季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而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俗话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

  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3、面食,补充人体能量首选

  北方有句俗话,叫“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说的是老百姓过伏天的习俗。

  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饺子等面食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暑热让人们食欲不振,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

  ①头伏饺子

  饺子皮是面粉制成,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素馅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肉馅能补充优质蛋白。而且饺子馅一般都剁得很精细,容易消化。

  ②二伏面

  吃碗热汤面,身上发汗,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需要注意的是,面汤中普遍含盐较高,要少喝;捞面,有人爱把面条放到冷水中冲两次,这样做会让部分B族维生素和钾元素溶到水中,营养流失;炒面,通常用油多,不建议常吃;焖面,营养损失较小,营养均衡。

  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受欢迎的食物。

  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所以吃烙饼时,可以切几片酱牛肉,加把豆腐丝,还可以加点新鲜蔬菜,如黄瓜丝、胡萝卜丝。

  4、绿豆,祛湿又健脾

  伏天湿热较重,容易导致脾虚,要注意健脾护脾。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绿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中医认为,绿豆煮汤能够消暑益气、清热解毒,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症状能够起到治疗效果。

  还应该适当多吃蔬果,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的蔬果,如西红柿、西瓜、黄瓜等。

  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需要注意,要少吃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等。这些食物会加速皮肤对于光的敏感性,加重对紫外线的过敏。

  5、绿茶,补水同时去火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

  补水时,可以选择喝点绿茶。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

  绿茶清热去火,其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能够帮助消除倦意,提神醒脑。

  如果不宜饮茶,也可以喝一点淡盐水,还可以通过吃西瓜、喝绿豆汤等方式来补充水分。

  6、棉质衣裤,排汗能力强

  棉质衣服不仅舒适、柔软,吸汗能力也强。所以,伏天穿棉质衣服可以加速吸收身体排出的汗水,迅速带走体内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宽松的衣服也能让汗液迅速离开体表。

  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可以选择颜色较浅的衣服,如白、浅黄、淡粉、浅蓝等颜色。

  睡觉时,不要赤膊,要身穿睡衣,这样可以护好腹部,防止“风邪”进入体内,伤及脏腑。

  7、温水澡,消暑胜过冲凉

  天气炎热,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用凉水洗澡降温,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

  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

  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

  伏天最好还是洗温水澡,水温在35℃~37℃为最佳。这个温度比皮肤温高,却比体温低,非常适合消暑散热。

  有些老年人怕受凉,选择用较热的水洗,其实这样也不对。温度过高可能会使浴室中的含氧量降低,容易发生因缺氧导致的晕厥。

  8、游泳,最避暑的锻炼

  人们常说“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

  专家特别推荐游泳,因为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在气温较高、阳光较强的中午、下午是不适合户外运动的,容易被晒伤,还会增加中暑、脱水等风险。最好选择傍晚,这时气温相对低,阳光也不那么强烈。

  9、心血管疾病,夏季高发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季节。研究显示,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会飙升。这是因为: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专家建议,夏天应随时摸摸脉搏,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身体不适时。

  正常情况下,人的静息心率为70~80次/分钟;对于老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之间。

  (本报综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做好这9件事 舒适度过三伏天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做好这9件事
舒适度过三伏天
2017-07-14 2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