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山县老科协创新服务“三农”工作纪实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科技”焕发“新活力”
——衡山县老科协创新服务“三农”工作纪实
  采摘白茶

  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头发花白,却依然保持着科研热情;

  他们光荣退休,却在广阔的衡山大地发挥余热;

  他们不图名利,却赢得省、市老科协的赞誉。

  他们是衡山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员。多年来,这支队伍发挥余热,献良策、做服务,通过创办示范基地、科技带富农民、推进科技扶贫服务“三农”,让“老科技”焕发出“新活力”。

  7月5日,全省老科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经验交流会在衡山县召开。省老科协执行会长唐之享对该县老科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在全省予以重点推介。 

  沙泉基地的皇金芽茶

  永和的冬枣

  生态有机米

  ■  策划/夏建军   文/本报记者  刘思远     图/通讯员     陈亮

  在组织创办、领办、参办和联合共建科技示范基地过程中,衡山县老科协注重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衡山、美丽衡山、文明衡山、生态衡山”的目标,着手打造“五个一”,为衡山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提供了一碗好饭,一盘好菜、一杯好茶、一袋好水果和一处好休闲农庄。

  ——一碗好饭,让来衡山游客随时都可品尝生态大米饭。全县有5个乡镇村的老科协会员创办了水稻生产合作社,试种了2000多亩有机稻。其中,萱洲镇老科协会长尹协和从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优良品种,在海拔1000米高山上生产出“小隐庄园”高山原生态大米。目前,产品已在网上订购,每斤售价达20元。

  ——一盘好菜,不仅让衡山土菜有荤有素,而且蔬菜不再青黄不接。衡山老科协组织的蔬菜生产基地有6处之多,面积达4000余亩。除福田铺乡、永和乡、萱洲镇的四季时鲜蔬菜,还有长江镇的藏香猪,江东乡的衡山土鸡,东湖镇的山羊,萱洲镇的稻田鱼,不仅新鲜无公害,而且比外地长途运输来的还要便宜。

  ——一杯好茶,让衡山茶业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开云镇沙泉老科协会长彭立辉投资开发的衡山白茶、皇金芽茶前景看好。目前产业园开发面积超过3000亩,并探索出一条生产、加工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经济模式。该基地的产品已被指定为“国礼用茶”,并获省“潇湘杯”名优茶评比金奖等荣誉称号。此外,野山茶、狮口雪芽、岳北大白、黄金绿玉茶等也是老科协的拳头产品。

  ——一袋好水果,让衡山“水果之乡”这张名片重放光彩。衡山素称小水果之乡,原来的桃、李、广柑等产品老化、退化,口味不佳,失去了经济价值。近年来,县老科协先后组织创办美国黑提葡萄、渭南冬枣、高山猕猴桃等8个规模较大的水果基地,开发10余个水果新品种。今年5月,永和乡冬枣基地与省农业大学签约,并联合挂牌共同开发。

  ——一处好休闲农庄,让游人对衡山旅游赞不绝口。店门镇能仁村老科协小组主动与当地能人联系,在海拔1189.3米的雷钵峰上建起了一处“休闲庄园”。这座庄园占地12.3亩,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庄园外还有高山猕猴桃基地、万亩南竹基地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如今,该基地已被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并被评定为5星级休闲农庄。

  通过打造“五个一”,近年来县老科协先后扶持乡村的经济能人39人,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25000余人,带富了4500余户农户。

  服务“三农”是老科协的主要工作。但如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和经商,家中只留下老弱病残和儿童。如何创新服务?

  衡山县老科协理事会成员多次会议讨论后,一致认为,县、乡、村三级老科协组织服务“三农”就像“一盘棋”,要把这盘棋走活,将帅兵卒都要发挥作用,而创办、领办、合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无疑是走活“这盘棋”的重头戏。

  认识统一后,各级老科协积极发挥优势,在扶持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长江镇老科协会长袁金岳回乡创办了“金叶养殖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该基地被授予“农业部养殖示范基地”“湖南省生态农业标准示范区”。在他的带动下,长江镇又创办了藏香猪繁育基地、黑山羊放养示范基地和黄粉虫繁育等8个示范基地,袁金岳分别被省、市评为“科技致富能人”和“劳动模范”。

  永和乡老科协会员刘冬洋在广东、广西做水果贸易多年,发现广西武鸣县的沃柑采果期长,又能错峰上市,售价高达8元/斤。2015年,他在龙凤村建成2000多亩沃柑种植示范基地,不仅为果农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还上门进行科技培训。今年3—5月份,基地销售的沃柑苗达20余万株,预计5年内种植面积将超过一万亩,种植沃柑的农户每年纯收入可超过20万元。

  据统计,衡山县、乡、村三级老科协组织创办、领办、参办的高山有机米、葡萄、猕猴桃、冬枣、百香果、稻湘鱼等科技示范基地达48个,先后获县级奖励或荣誉称号32个,获市级24个,获省级12个,获国家级4个……真正走活了服务“三农”这盘棋,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A

  B

  扶持创建示范基地走活“一盘棋”

  打造“五个一”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猕猴桃硕果累累

  C

  永和乡茶石村农民孙某十年前在广东打工染上了艾滋病,儿子又患有精神残疾,一家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附近村民谈艾色变,都远远地躲着这一家子。

  冬枣基地负责人姚乐贵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特地上门请孙某夫妇到基地来做事,安排他们夫妇做扯草、抽圳等简单农活,每月都有3000多元收入。孙某逢人就说,是老科协基地的扶助,又使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县老科协从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入手,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和品牌农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走出了一条“三跟三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县老科协会长唐立平告诉记者,该县三级老科协创办的科技示范基地,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村组,每个基地附近都有一些困难家庭。在县老科协的引导下,全县40多家基地都根据各自的优势,摸清基地附近贫困家庭的底子,选准帮扶对象,制定出了一系列扶贫的措施和路子。

  通过流转土地、工程建设雇请用工、产业科技培训、原材料和产品储运、租用房子等项目,各老科协基地先后扶助180多户贫困户。其中,沙泉白茶基地就扶助贫困户38户,帮助13位残疾人找到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从2013年初到今年6月,已为当地解决剩余劳力和贫困家庭就业达1200多人,发放农民工资已达800多万元。

  “三跟三走”让贫困留守劳动力都成了上班族,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拿到稳定收入,同时,基地能人的产业也实现了做大做强。

  永和冬枣去年试产很有市场,每斤卖价高达20元;能仁村猕猴桃去年开摘很受消费者青睐,产量达1万余斤;开云白茶年产量超过一吨;各种有机稻无公害生态米卖上了高价,亩产最高达400公斤;各种蔬菜每年收获160多吨;白果葡萄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每年创收20余万元……去年,老科协科技示范基地生产出的各种新产品总收入达1.13亿元。

  “三跟三走”走出科技扶贫新路

  湖南省老科协执行会长唐之享视察冬枣基地

  衡山县老科协会长唐立平(中)查看茶叶基地

  开云镇山竹村百合种植基地引来众多游客观赏

  在自动育秧工厂,工人查看蔬菜秧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老科技”焕发“新活力”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老科技”焕发“新活力” 2017-07-12 2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