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当前,扶贫攻坚是一项最大的民心工程。一批批党员干部正带领贫困户走在脱贫致富、共圆小康梦的康庄大道上,他们把贫困群众当家人,用心血和汗水改变贫困村面貌的感人事迹正在蒸湘大地上流传。今天起,本报特推出《扶贫路上党旗红》专栏,向读者讲述这些“扶贫先锋”的故事。
典型推荐:祁东县政协
讲述人:祁东县政协主席周艳春
扶贫札记:灵官镇枣园村是我县偏远的山区村,山多地少人口稀,2015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村。同年,我单位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县残联和县地税局驻村帮扶。
工作队驻村以来,队员们担负产业富民、教育惠民、设施便民、制度利民四项职责的落实,工作队员每人每月下村入户不少于22天,吃住在农户家,做到驻村工作常流水、不断线。工作队聚焦精准扶贫“六大任务”,深入村组,走访调查,绘制图表,倒排时间,压茬推进,力争让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农家和具体时间节点上,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将贫困户家庭状况、产业发展、干部包抓情况、包抓措施、减贫目标、脱贫时间、产业培育、帮扶责任等以责任书的形式全部“上墙”,实行“挂图作战”。
在驻村帮扶中,工作队队员发现,要彻底斩“穷根”,摘“穷帽”,就要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发展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实现持续性增收。结合村情民意,确定把黑山羊、黄牛、山黄鸡养殖作为该村精准扶贫的重要项目之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驻村工作队筹资12万元扶持创办枣园种植养殖合作社,以28户贫困户为主体,让贫困户中的无劳动能力人员以入股形式参与分红。工作队负责送养殖种苗、送技术、送资料,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销售一条龙服务。到目前为止,驻村工作队先后组织衡阳市信安民间资本投资中介服务有限公司和祁东县俊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枣园村贫困户送去羊种32只,种牛10头,山黄鸡、乌骨鸡1.3万只,价值达32万余元。同时,还成立了“素扬合作社”,主要种植红薯、竹笋、菱角等特色农产品。为了打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工作队多方措筹资金,为枣园村电商平台建立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目前当地村民养殖、种植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国内外,再也不用担心农副产品滞销。
贫困户蒋长春以前住在约60平方米的土砖房内,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意外去世后,因经济困难一直单身。得知情况后,工作队为其争取了6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去年底他住进了新房。同时,工作队还帮助他入股枣园种植养殖合作社,养殖山黄鸡1000余只,还有黑山羊和黄牛。去年,他的年收入达到6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脱单”。
脱贫档案:自2015年以来,祁东县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共计筹措帮扶资金220万元,把脉问诊,精准施策,村容村貌展现新姿。基础设施大改善,拉通枣园村主干道8.2公里,首期建成一座容纳300头规模的羊栏及配套设施,并投入使用;启动利用山泉水解决饮水困难的“五小工程”,加快农网改造步伐;特色产业大发展,成立枣园种植养殖合作社、“素扬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发展黑山羊、黄牛、山黄鸡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人居环境“大变脸”,实行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目前改造危房7户,异地搬迁15户;社会事业“新气象”,新建便民服务中心一幢,新建乡村文化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12套,添置图书500余套,农户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枣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49人,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脱贫54户,1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