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黄建国
播种“工匠精神”,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年对教风、学风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教风为“德馨、严谨、勤奋、包容、发展”,通过培养教职工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教学提供动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成为“工匠”培养的教育引导者和精神塑造者。新的学风为“责任、刻苦、专注、严谨、厚实”,要求全体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真正学会一技之长,做新时代有职业理想的优秀中职生,逐步成长为合格 “工匠”。
正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促使了学校快速发展。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捷报频传:2016年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名列全省第二名,其中董青同学获全国技能竞赛服装专业一等奖,全省仅2个一等奖;市级以上获奖达105人次,稳居全市第一。2017年,我校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荣获4个一等奖,其中服装专业囊括前二名;参加全国服装专业技能竞赛,荣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学校也已成为第一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一批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
构建“自信教育”生态链,让中职生成为自信的快乐人
一直以来,中职生家长都无法摆脱这样一个想法:中职学校是次优之选,读了中职学校,孩子不自信,家长也跟着没面子。那么,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让中职学生真正地自信起来,学校不忘传承,继续探索自信教育,构建中职生“角色认知—专业形象—职业幸福”自信教育生态链。
2010年至2016年间,学校针对中职生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先后实施了整体构建中职生“自信”“形象”和“幸福”三个德育工程,借鉴养成教育、阳光教育、感恩教育等有效经验,进阶式地提升中职生在角色认知、专业形象和职业幸福等三方面的自信水平。
自信教育1.0版——关键词是自信。学校实施“整体构建中职学生自信工程”,提出了“培养学生做一个自信自立共存共荣的人”的教育目标。通过重构职教特色课堂、丰富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打造衡阳职业教育品牌等途径,帮中职生找回缺失的自信心。
自信教育2.0版——关键词是形象。为了巩固和提升自信工程效益,针对中职学生自我形象定位迷失、社会对中职生形象认识错位等问题,学校确定了中职生“由内而外,内外兼修”的自信形象构建之路。通过课程、专业和校园文化等途径,培养“对自己和未来充满自信的男孩和女孩”。
自信教育3.0版——关键词是快乐。2016年,针对中职生感受幸福能力较弱等问题,学校完成了《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叛逆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的研究》的课题。 通过教会学生全面、辩证地理解快乐,在生活和学习中追求和感悟快乐,在专业和职业中创造快乐,培养学生做一个热爱学习、生活和职业的“快乐人”。
校企双师全程共导,让学生成为企业抢着要的员工
想要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关键。从2011年开始实行课程改革,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从校内教室教学转变成了校内实训基地授课、合作企业内课堂教学,而原本学校的单师授课也发展成了双师全程共导的教学新模式。
学校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在学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进课堂进行协作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了‘校企双师全程共导’教学模式,”根据中职学生技能习得的阶段性特点,学校开发出了“双师共教”“双师共产”“双师共研”“双师共创”四个教学模式,并在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三个专业中实践。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成为企业抢着要的员工。
其实,“双师”不同于“双师型”,而是指在中职学校以“做中教,做中学”为指导,从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出发,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织和实施实训课教学。
“如此一来,教师既是教学专家,又是技能专家,成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最终突破瓶颈,促进了专业现代化的建设。”从2011年起,学校“校企双师全程共导”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不仅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频繁获奖,在企业的岗位适应期也有所缩短,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得到提升,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培养独具“匠心”的职业人才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校企合作则是职教发展的重要支撑,办学以来,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摸索了很多方法,形成了“校中企,企中校”校企合作样态。积极落实《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白沙洲工业园区合作联盟协议》,初步构建了公办民助股份合作的云龙计算机有限公司模式、校企联盟奔立尔模式、校企合作专业实体的瑞达电子设备加工厂模式三种产教融合模式,建成了三个产教融合基地,三个企业与学校达成意向性协议,深入推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紧密型企业校区运作模式,制定了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技术共研共推协议等相关管理制度,初步实施了“特色专业+实训基地”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四技服务”四大校企合作计划。
信息技术专业群、电子技术专业群、现代服务专业群3个专业群与工业园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室3个,其中省部级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数1个,实现真正的园校企三赢,社会和学生受益。学生就业率达97.7%,对口就业高达96%,企业对该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100%,学生未毕业即被富士康、欧姆龙、风顺车桥、雅戈尔服饰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相中……五年来已经为社会共输送11524名合格的中职毕业生,占衡阳市中职技术人才的两成以上,其中800多人走上了企业厂长、经理等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