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词歌赋涵养
海外华人“中国心”
  国学热评

  ■李忠

  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不仅让“吟诗作赋”成为国内风靡的雅好,也给近年来海外持续不断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再添一把火。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是一种慰藉,更是一种认同与自信。

  伴随传统文化节目热潮一起席卷海外的,是一阵更为澎湃的“传统文化热”。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除了武亦姝,还有一位女孩也引起大家关注,那就是来自新加坡的华裔选手李宜幸。对古诗词信手拈来的娴熟,让李宜幸赢得赞叹,也让人们感叹海外华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不仅如此,美术课中的水墨画和剪纸、体育课中的太极拳和舞龙,技术家庭课中的包饺子和缝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华文学校课堂的方方面面,甚至比一些中国国内的学校更为丰富。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花费心力,在海外播撒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尤其让自己的下一代从小熟悉经典文化,为的是一个共同的心愿——“留根”。

  当然,相比中国国内的孩子,母语非中文的“华二代”“华三代”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会碰到更多难题,首先就是语言这只“拦路虎”。因此,海外的华文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先打好中文的基础,教给孩子汉语拼音等“做面包的工具”,另一方面要注重循序渐进,可以先用白话文让孩子理解经典的内容,再逐步引入文言文原典。

  有些海外的华人家庭还鼓励自己的孩子看中国的动画片,读中文的卡通书。这些看似与中国传统文化无关,但能让在海外生活的孩子对中国的语言、社会环境和流行文化不再陌生。我们相信,只有从小消除孩子对于祖籍国的疏离感,未来才有可能将其引导到接触并喜爱传统文化的道路上。

  的确,对海外的“华二代”“华三代”来说,学好中文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而地广物博的故土更是他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中国国内针对海外青少年组织的各类“寻根”夏令营也可以增加历史文化的成分,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一些面向海外的文史知识竞赛、诗歌创作朗诵大会等,以此内外呼应,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火种在海外生生不息。

  (据人民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孝文化”的精神内涵
诗词歌赋涵养 海外华人“中国心”
夫之廊上读华章
《画史之外》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诗词歌赋涵养
海外华人“中国心”
2017-06-20 2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