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学生及家长谨防“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诈骗手段
~~~学生及家长谨防“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诈骗手段
~~~学生及家长谨防“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诈骗手段
~~~学生及家长谨防“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诈骗手段
~~~学生及家长谨防“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诈骗手段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录取警惕八种骗局
学生及家长谨防“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诈骗手段
 

  每年高招录取期间,总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有关部门提醒家长谨防“分不够,钱来凑”的虚假招生承诺,以及“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混淆不同类型办学”等诈骗手段。有关部门将骗子惯用的8种诈骗手段进行了汇总,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骗局1

  谎称有“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自称军校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谎称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或吹嘘可以“打通关系”弄到内部指标。更有甚者,称高考成绩低于专科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可以上本科。

  防范技巧:各地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下达的招生计划,所有录取均须按网上录取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招实现异地网上远程录取后,各省(市)招办电脑程序自动按考生志愿和分数由高往低排序,并按照各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

  骗局2

  谎称能办“特长生”加分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也许成绩差1分都会与大学失之交臂,而高考特长生的加分相关部门有具体规定。一些不法分子用“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声称自己可以通过关系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办进”高校,他们以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的名义骗取家长钱财。

  防范技巧:对于特殊类型招生,教育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考生可以通过教育部高招平台或相关高校招生网查询。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具备相关加分资格。

  骗局3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伪造几可乱真的录取函向考生寄送,上面盖有“公章”,并有“录取编号”,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不法分子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防范技巧:考生和家长遇到有人打电话说先汇款再邮寄录取通知书时要警惕,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可通过当地省、市高招办查询,也可通过报考的院校了解录取情况。

  骗局4

  混淆不同类型办学

  不法分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而此类辅导班,只要注册便可入学。

  防范技巧:考生详细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就能避免上述混淆概念的欺骗手段。《招生章程》注明了校址(有无分校)、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重要信息。

  骗局5

  以“自主招生”名义骗钱

  一些不法分子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如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骗取考生、家长信任后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防范技巧: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择优录取。

  骗局6

  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不法分子通过诈骗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家长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防范技巧:查分要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

  骗局7

  以高考为由实施“木马”诈骗

  近年来,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成为新型诈骗方式。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者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家长点进去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防范技巧:不论何种形式的招生诈骗,都是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骗局8

  发补贴骗局

  一般先由犯罪嫌疑人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方式告知考生要给本校学生“发补助金”,让其到附近的银行查看。嫌犯告诉考生,钱要过几天才到账,请考生按照他给的流程进行操作,然后把其卡上的钱转走。

  防范技巧:当接到陌生电话和信息时,务必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一旦被骗,请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尽快拨打110或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医药分开倒逼医院门诊药房改革
高考录取警惕八种骗局
国家司法考试 本周四起网上报名
随意放生或酿成生态灾难
台风“苗柏”携风带雨 “送清凉”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高考录取警惕八种骗局 2017-06-13 2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