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资一帆 本报记者 刘思远) “亲爱的听众朋友,现在进入‘气象天地’时间,随着新一轮强对流天气到来,预计从明天开始耒阳将迎来一次强降雨天气,请农民朋友做好春耕防护准备。”耒阳水东江办事处白石村村民李四根今年流转20亩土地种起了烤烟,正值大棚育苗关键期,很在意天气的“脸色”,他每天准时收听广播作出育苗调整。近日,记者走进白石村时,感受到了“村村响”系统给村民带来的帮助。
5月8日,耒阳市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正式开播。该工程历时4个多月,建设了市、乡、村三级平台,1个中心机房控制全市所有广播终端,乡、村机房能作应急播报,覆盖了30个乡镇(办事处)、321个行政村、57个居委会,有4000多组广播终端,实现了广播覆盖最大化,开通了定时广播和应急广播系统,并在每天7:30-8:00及每天17:30-18:00这两个时间段播放新闻节目与专栏等节目,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业余生活,为群众送去了新型的“文化大餐”。
“以前村里通知事情,都是挨个打电话,现在有了广播‘村村响’,大事小事,只要广播一喊,家家户户都能听到,而且可以点对点喊话,很人性化,平时广播里还会播党的政策法规、发展农业的致富信息等,真的很实用。”看着新安装好的广播设备,南阳镇星子村村支书曹能风高兴地告诉记者。
耒阳“村村响”系统传输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传输方式,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电信IP网络、无线调频网络、移动运营商基站网络等现有资源,以实现广播覆盖最大化,充分满足了应急广播所要求的安全传输需求。实现 “三级可控、三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和实时转播各级广播节目及应急广播功能。
除了天气预报、政策宣讲等,耒阳 “村村响”的开通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抗灾救灾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作用,被老百姓称为“党委政府的嘴、基层干部的腿、农村群众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