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鸥鹭翔集碧水上 氵米水美景入画屏
  湖南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自2012年启动试点建设以来,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建设,将其打造成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原生态江南水乡图,氵米水主体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水岸及景观基本保持自然状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到1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达到10种——

  鸥鹭翔集碧水上   氵米水美景入画屏

  ■本报记者   谭晓波

  清澈的河水蜿蜒穿行于连绵的田野中,河边垂柳丛丛、绿树成荫;河中鱼虾成群,河面鸭群和水鸟随波荡漾,上空时有白鹭翱翔……阳春四月,搭乘一叶扁舟,顺着氵米水而下,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绝美的风光仿佛一幅水墨画般展现在眼前,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河水更清了,两岸更绿了,河道更通畅了,景色更美了,我们住在这更幸福了!”家住杨林镇潭江口村的王大爷亲眼见证家门口的氵米水一天一个变化,心里乐开了花。

  2012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湖南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试点建设。5年来,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衡东县按照 “生态立县、农业富县、民营强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绘就了一幅风貌浓郁的原生态江南水乡图。

  大手笔投入

  ——构建完备的管理体系与办法

  自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启动试点建设以来,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构建了完备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县政府于2016年12月28日出台了《湖南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了依法治园。同时,管理处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站管理办法》和《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巡护管理制度》,保障湿地保护管理站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了湿地资源管护工作。

  同时,大手笔投入12000万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了科普宣教馆、巡护道路、游步道、停车场、码头、管理处及管理站办公用房、水质自动监测站、水文监测站等。公园规划范围边界清晰,公园边界设立了8块界碑、350个界桩。湖南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明确,土地使用经营权无争议,有利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多管齐下

  ——“三位一体”编牢“防护网”

  为了编牢湿地公园“防护网”,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聘请了51名巡护员负责日常巡护工作,对在公园内栖息、迁徙的鸟类进行保护;严格规范外来物种的引进、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严厉打击公园内的乱排乱放、滥捕滥猎等违法行为;形成了管理处、管理站、巡护员“三位一体”巡护保护网,有效地保护了园内动植物及水质水体的安全。

  湖南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合作开展了水资源、水质、动植物、鸟类等监测项目;邀请湖南省林科院专家指导开展湿地公园动植物本底调查,丰富了湿地公园的基础数据信息资料,为更好地保护公园的动植物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扮靓环境

  ——主体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

  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陈杨荣介绍,经过五年的试点建设,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数量明显增加,迁徙鸟类栖息环境得到充分保障,主体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水岸及景观基本保持自然状态。

  近五年来,为改善氵米水流域的生态状况,实现“绿色衡东”的目标,衡东县实施了“氵米水三年保护行动”和“城乡绿化三年行动”,5年来对沿河两岸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24.5万亩,生态公益林42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实施退耕还湿项目400亩;每年实施鱼类人工增殖放流300万尾;投入资金18000万元对沿河两岸的路面实施“通畅”工程。

  同时,对两岸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和关停;对河道挖砂出台专门的管理和整顿方案,进行多次联合执法;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万人清扫大行动”,集中清理沿河及沿河村庄的陈年垃圾,确保氵米水两岸生态优美,氵米水水质良好。

  铁腕整治

  ——氵米水绽放美丽“容颜”

  氵米水两岸干净整洁、河道不见乱采乱挖、河水清澈见底……近年来,衡东县实行铁腕整治,让氵米水绽放美丽“容颜”。

  衡东县对湿地公园水域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全面、集中的废弃物清理,特别是沿河两岸居民集中的城镇所在地,以清理长期“存储”的固体废弃物,并对部分水域进行清淤处理,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保持良好的水体景观和良好的水质。同时,成立河道整治专门工作班子,实施“三禁一清”行动,对乱采乱挖、乱堆乱弃等现象进行清理和打击,对氵米水河道的采砂尾堆和砂场渣土进行彻底清除。

  为了氵米水水更清,衡东县实行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沿河入河排污口进行集中整治;关停沿河污染企业;在县城实施雨污分流,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对沿河1000米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拆除和搬迁,减少外源污染物直接进入湿地公园水体。

  创新宣教

  ——群众争先保护湿地公园

  “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我们能近距离接触湿地植物和鸟类,让我们更加了解湿地公园!”近日,衡东县育星小学的师生及湿地志愿者在新塘镇石杨洲滩开展“相约氵米水,绿色同行”湿地踏春活动,在湿地公园内,同学们观察湿地植物,认真做好湿地植物 “自然笔记”,并画出“我心中的湿地”。

  为了让湿地保护知识走入千家万户,衡东县在公园里建立了湿地宣教中心、宣教长廊、标识系统、湿地小品等组成的完备的宣教体系。宣教中心包括走进湿地、认识湿地、保护湿地、艺术湿地、资源湿地、智慧湿地等10个区域。

  在沿江风光带共设立宣教长廊牌52块,包括湿地定义、湿地知识百科、氵米水湿地的文化本底等内容。在科普宣教示范点育星小学设立宣教牌42块,包括氵米水湿地风光照、湿地知识小百科等内容,让市民在公园游玩时耳濡目染地知晓湿地。

  同时,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了“争当绿色小先锋”活动、“赏湿地生态,识自然精灵”户外活动、“热爱湿地,保护湿地,欣赏湿地,共享湿地”万人签名活动、“乡村趣味运动会”“湿地知识进课堂”的湿地知识普及宣教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共建共管

  ——“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

  郁郁葱葱的树木随风摇曳,绿油油的蔬菜吐着新绿,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是4月19日记者在位于湿地公园内的新塘镇潭泊村见到的一幕。新塘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衡东县将其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实施,引导村民种植大棚蔬菜500亩,栽种经济林1000亩,“美丽风景”正变身“美丽经济”

  环境保护你我他,建设公园靠大家。湖南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在杨林镇潭江口村、新塘镇石杨村级活动中心设立社区共建点,通过建立湿地书屋、合作举办湿地进社区活动等宣传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理念;同时,公园稀缺的景观资源、齐全的公共设施,特别是杨山游步道和氵米江广场吸引了广大市民来公园骑行、跑步、散步,成为社区居民健康休闲的好去处。

  同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湖南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湿地科普教育与湿地生态游乐、休闲结合的场所,集中展示了衡东县生态旅游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丰富了衡东县旅游资源、完善了衡东县旅游结构,随着湿地公园配套设施及相关娱乐休闲项目的推进,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功能也不断得到了提升。

  衡东氵米水国家湿地公园名片

  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流经衡东县境内的氵米水全部、氵米水一级支流永乐江流经衡东县原草市镇境内部分。上游从草市镇的江坪村与攸县的交界处开始,途经草市、高湖、杨林、甘溪、吴集、氵米水、新塘、霞流等8镇,下游到氵米水河入湘江口止,全长72.5公里。其范围包括全部的河道及两侧部分河叉口、库塘和绿地,总面积2983.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601.1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87.2%。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公园内物种多样性高,有维管束植物150科404属801种,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0科18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0种。

  湿地公园成为白鹭的乐园    ■赵贵雄 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19位委员为石鼓发出“好声音”
年内完成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
交办18个道路运输安全隐患
鸥鹭翔集碧水上 氵米水美景入画屏
特种养殖脱贫“蜗行”变速快跑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鸥鹭翔集碧水上 氵米水美景入画屏 2017-04-20 2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