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部分教练员
高高瘦瘦的身材,一身运动衣装扮,记者第一眼见到王凯,感受到这位80后的“老男孩”身上一种运动员的气质。
1997年,他代表衡阳中学生男子足球队,横扫省内问鼎冠军,并如愿入选了湖南省队。随后在2000年,他又应邀参加广州太阳神足球俱乐部试训,并在该俱乐部预备队站稳脚跟。
原本有希望进入一线队的他,却在一次比赛中脚踝严重受伤,不得不舍弃职业足球梦想。后来,他先后辗转金融、钢材等行业打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脚踝虽慢慢变好,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已不适合踢高强度的职业足球。
2016年,我市的3支青少年男子足球队都止于省足球锦标赛的八强,这让王凯痛心不已。
他说:“曾几何时,衡阳青少年足球水平,在省内一直处于第一集团,如今却变得这般尴尬。特别是看到当年那些‘手下败将’们,如今带领的队伍争金夺银,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衡阳青少年足球做点事情。”
王凯当即与队友李冰、赵子超商量,要集合大家的力量为振兴衡阳青少年足球做点事情,三人一拍即合。此后又相继有10多名曾一起在球场上“拼杀”的队友加入进来,共筹措资金100多万元,于2016年底成立了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为我市青少年足球训练提供场地,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提供专业的足球训练指导。
“目前活跃在衡阳业余足球舞台上的,依然是我们这波70、80后居多,90后的较少,00后更加罕见,这也反映了我们衡阳业余足球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窘境。所以,我们这波已经与足球相伴20多年的老男孩,凑到一起建立了这个基地。”说这话的是培训基地教练李冰。
今年32岁的李冰,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原本和妻子一起在长沙某证券公司上班,由于对足球的这份眷恋,他硬是说服爱人放弃了在长沙待遇较为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陪他一起追寻心爱的足球。
“当前,国内的许多足球教育大多以平时训练和赛前集训为主,实战太少,赛场上的心理状态和水平发挥不够稳定。所以,在基地或者是校园中,我们的教练员都是在完成基本功训练后,就开展教学比赛,让球员们在一场场比赛中积累经验,锻炼心理素质、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这样才可能在大赛中越战越勇。” 基地教练赵子超告诉记者。
据了解,培训基地在短短两个多月已与我市7所中小学校签订合作意向,并分派了教练员前往学校系统培训学生。
市逸夫中学副校长蒋年四告诉记者,现在有了专业足球教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来学校授课,不仅让同学们有了专业、系统的训练,而且更能体会到足球的魅力,对于学校继续做好这个传统优势项目大有裨益。
“有了专业足球教练的帮助,极大地强化了学校足球师资力量。通过学习长沙等省内外足球特色学校的经验,借助社会足球专业力量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孩子们并没有因足球而耽误学业。”市八中体艺处主任杨小剑说。
王凯表示,足球对于他们团队而言,已融入了血液当中,成为大家矢志不渝的追求。为了做好对青少年足球尽力这份承诺,他们有时为了如何完善一堂足球训练课,研究到凌晨一两点。
基地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开局,着实让大家增加了不少信心,也期盼下一步能帮助更多的学校建立足球联赛,让更多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