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石。中国南方的发病率远高于北方,而衡阳是结石病高发区。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马子方提醒,20~40岁是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发年龄,建议在此年龄段的市民要保持定期检查,发现“小石头”要积极治疗,避免其继续“长大”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喝水和运动有助于排“小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我国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为 1%~5%,南方地区高达 5%~10%,是全球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马子方介绍,市中心医院是中华医学会评定的华南地区泌尿系结石病因诊断和防治基地。据医院近年来的疾病调查,衡阳是结石病高发区。“这主要是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方面等因素导致的。”
肾结石的病因很多,其形成过程是:排尿的主要作用是排出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各种废物,但如果尿液太少的话,这些废物中溶解度较小的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等物质就会形成结晶——微小结石。通常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微小结石排出,但在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比如常出汗、不补充水分等,结晶就不断长大,最终发展成有临床意义的肾结石。
“少于6毫米的输尿管结石,经过大量喝水和运动,是有可能自主排下来的。”马子方表示,通过调整饮食,多喝水,加上跑步,是可以将小结石排出体外的,但大结石碎掉的可能性很小。
“排石”有讲究,怎样才“精准”?
“排石”讲究清除干净、安全有效,还要尽可能防止并发症和复发,所以要“精准”施治。
马子方说,目前“排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药物治疗。结石小于 0.6 厘米,症状不明显,无肾功能损害者可选择药物治疗;二是体外震波碎石。主要适用于肾脏和输尿管上段小于 2.5 厘米结石;三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主要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目前新兴的输尿管软镜也可应用于部分肾脏结石患者;四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微创手术方法,即使结石体积较大如鹿角形,同样可以适用;五是腹腔镜输尿管取石。主要适用于大于 2 厘米的输尿管结石,已逐渐代替开放性输尿管取石。
泌尿性结石治疗手段多样,“超微”优势明显
泌尿性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采取手术干预的重点病,如何在这块“大石头”上实现微创?马子方重点介绍了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这是一种3.0级别的微创手术方式,比标准通道和微通道方式先进。”在手术中,通过超细肾镜建立超微经皮肾通道,利用钬激光、气压弹道和取石网篮,将结石一股脑儿取出体外。这种方法适应于体积不超过2.5厘米的肾和输尿管结石,尤其适合其他方法不成功的下盏结石。
“超微”有很多优势:一是清石率很高,能将结石完整清除;二是取石过程带有负压吸引装置,极大减少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三是实现了“无管化”,既不需要留置造瘘管和支架管,同时降低了病人费用和减轻了病人痛苦;四是患者一般术后2天即可出院。
马子方提醒,对于泌尿性结石,目前治疗手段很多,比较小的结石,可以用中药金钱草和海金沙泡水服,利于排出体内细小的结石。比较大的结石,目前有包括微创手术在内的多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90%以上的尿路结石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结石病应注意饮食和运动
怎么预防结石病?马子方建议:一是多喝水。他推荐正常人每日喝水的摄入量在 2.5~3L,不要等到感觉口渴难耐时才想起要喝水,尿液排放量在 2~2.5L,保持尿液颜色呈清亮淡黄为宜;二是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食物,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三是适当增加运动。比如散步、跳绳、倒立等。运动后,如果出汗过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四是保持良好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少吃菠菜、芹菜、花生和红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尿酸结石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的产物,患者要少吃动物内脏、海鲜,少喝啤酒,限制高蛋白食物;磷酸钙或磷酸盐类结石的患者,应少吃蛋黄、豆类和奶类。
此外,有50%的结石患者可能复发,已经患过泌尿系统结石的人,可以根据结石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改变生活习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