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油茶资源丰富,享有“湘南油海”和“全国油茶之乡”之美誉,油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不断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大力推进油茶产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经过近7年的努力,全市金融机构发放油茶林权抵押贷款8.13亿元,油茶产业实现产值达37亿元,比2009年增加30亿元,使全市32000多名贫困农民走向致富奔小康大道,占全市贫困人数比例的9.14%。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找准什么产业适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次要找准金融机构以什么方式推进扶贫产业发展,最后要找准贫困户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耒阳市率先开展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一条“产业引领、新型主体带动、林权抵押贷款助推”的金融支持油茶产业发展扶贫致富之路。
对接:找准一项金融助力贫困户脱贫的产业
金融支持什么特色优势产业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只有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的优势特色农业项目,结合当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将当地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实现金融支持途径与扶贫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衡阳市油茶林面积达350万亩,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17%左右,茶油年产量3.6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油茶林是一个绿色聚宝盆,是衡阳的“摇钱树”,有着“东方橄榄油”美称。由于油茶生产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栽种五年后结果,七年后开始受益,八年后才进入盛产期,难以受到短期资金的青睐,银行资金更不敢轻易投入,当地群众是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这么一个好的产业,也是最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产业,养在深闺无人识,许多油茶山荒芜了,杂草丛生,一直处于野生、低产、低效的状态。
2009年,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衡阳市中心支行在耒阳市率先探索开展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试点,这种信贷创新既扩大了抵押物品种,提高了贫困户贷款抵押率,又盘活了贫困户静态资产,让贫困户的“产权”变成“活钱”,彻底解决了贫困户贷款无抵押的难题,把精准扶贫与信贷创新相结合,把精准扶贫与油茶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如今油茶产业成为当地扶贫致富的金色大道。
破题:打通一条金融帮扶与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连接路径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资产长期沉睡,从资产到资金一直难以逾越,阻碍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农村产权不明晰、不确认,如何让农村产权成为适应银行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架起了资产与资金对接的桥梁,让金融资本嫁接优势产业?
在农村,绝大多数贫困户都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拥有的最大资产就是农村土地和林权,这部分农村资产不能盘活、不能抵押,贫困户就没有任何可依赖的资源。
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重点是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2009年5月27日,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油茶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清除了制度上的障碍,也打通了一条金融帮扶与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利益连接路径。
耒阳市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为做好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抵押物价值评估、流转交易平台搭建、抵押物处置、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为此组建了新型“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四中心二公司一协会”,即市农村权证服务中心、市农村产权评估服务中心、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中心、市农村信用服务中心,市农业信用融资担保公司、市农村资产管理公司,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探索形成了“三级平台体系、四道防范屏障、五权抵押贷款、六方共担风险”的耒阳模式。
创新:推出一种金融扶贫产品或服务方式的改进
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积极发挥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衡阳市“小额担保贷款+油茶林种植”推广实施方案》、《关于实施衡阳市农村新型经济主体主办银行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优惠利率等政策引导,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的有效黏合,实现扶贫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高度融合,使扶贫政策资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扶贫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贷”领更多贫困农民走上致富路。还引导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特点,开发不同的信贷产品,推出了10余款油茶产业信贷产品,如耒阳农商银行量身打造的“油茶林抵押贷款”信贷产品,按42211的方式进行贷款投入,即按油茶林抚育的周期,分五年期限投入贷款本金,第一年40%,第二、第三年20%,第四、第五年10%,解决了油茶林前五年只投入没产出的资金难题,还确定了5年内还款宽限期,宽限期内只付息不还本。在金融推动下,当地政府从油茶产业发展看到“三农”发展的前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转型,精准扶贫的路子。为做大做强这一扶贫产业,耒阳市成立了8000万元的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有362家新型主体从中受益,由政府无偿提供油茶苗木,并给予油茶造林300元/亩、油茶垦复100-300元/亩补助;保险机构也积极介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保费补贴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目前,衡阳市油茶林火灾险承保面积210万亩,承保面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