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开设了多门纪检监察业务课程,还安排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这次培训可谓真刀真枪。”2016年11月7日-9日,市纪委监察局“铸剑工程”再次开班,参加完结业考试的珠晖区酃湖乡纪委书记何小松有感而发。
2014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转”要求,市纪委决定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启动“铸剑工程”,全力提升办案能力,打造一支既能打“老虎”、又能拍“苍蝇”的办案铁军。此次“铸剑工程”首次把培训对象瞄准乡镇纪委书记。
全市乡镇纪委换届后,新任85名乡镇纪委书记。“不少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不仅不会办案、不能办案,连最起码的问话、作笔录都应付不了,能力素质的‘短板’已经严重制约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入推进。”开班式上,包昌林直戳“痛处”。
培训班邀请市纪委相关业务室负责同志进行专题辅导。《纪检监察案件调查方法》《移送审理案件有关规定节录》《案件查办中常见问题分析》《谈话的方法和艺术》《纪律审查安全工作》……授课紧贴纪检监察工作主业,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战性都很强,为基层纪检干部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技能指导。
据统计,去年,市纪委先后组织开展或指导开展业务培训41次,共有56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培训。
严防“灯下黑”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做到严字当头,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强化自我监督。对纪检监察干部既要考验、锻炼、培养,又要言传、身教、严管。”包昌林反复强调。
为使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有规可循,市纪委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管理,坚持问题导向,查找各环节的风险点,通过制度建设,层层压实责任,严防“灯下黑”。
2016年4月,为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对市纪委机关和县(市)区纪委机关开展明查暗访,对作风建设进行抽查。5月,对县(市)区纪委书记进行集体约谈,在约谈会上不留情面,点名道姓通报批评,实现“红脸出汗”的目的,并督促各县(市)区整改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纪委出台了《衡阳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实施办法》,针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了严格的定期督促检查、管理考核、定期述职、办案回访等制度,明确请示报告、线索处置、审查审理、建立审查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等制度,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铸牢“防火墙”。
据统计,2016年,市纪委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格管理纪检干部,受理关于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52件,立案1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