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种粮大户演绎精彩人生
  种植水稻3000余亩、全年收谷1800吨、产值450万元、大学未毕业就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常宁,提起种粮大户,大家不约而同将大拇指竖向22岁的返乡大学生王艺儒。

  1994年出生在宜潭群英村的他,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除了上学平时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十三四岁时,帮外公收稻谷,递禾把、踩打谷机,看到外公汗流浃背的身影,他就在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农村种田不再这么辛苦?此后,他就暗下决心,要改变农村这种落后的耕作现状。

  “每天都看农业类杂志新闻。”王艺儒向记者介绍他大学期间爱好,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充电农业生产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上网了解水稻种植及其他农产品产销状况,从那时起,心中就萌生了回到家乡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想法。

  确定了目标的王艺儒说干就干,成立合作社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大量资金支持,但在他这儿却不是难事。由于父亲近年来一直是常宁的种粮大户,王艺儒每到暑假就扑到田间劳作,能熟练操作不同机械,了解各种流程,甚至连实习都选择在父亲的合作社,同时向父亲借一点,自己贷一点,合伙人筹一点解决了创办资金的问题。去年9月,常宁市春艳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流转水田,当时很多村民并不太相信我。”说起创业的艰辛,王艺儒深有感触。原来,S214沿线宜潭到柏坊村组的村民,有些看他年轻,将信将疑,有些则因为以前的公司流转后荒废了水田而不愿意流转。面对困难,王艺儒邀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5个月的不懈努力,他一口气签下了3000余亩水田流转合同,并于今年开春播下了谷种。

  今年6月,王艺儒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获得了到某央企就业的机会。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毕业即就业,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而骨子里充满执着和韧劲儿的他,毅然放弃了这个就业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继续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他认为,国家政策这么好,在农村发展也许潜力更大。

  “从农药、施肥、收割都是合作社统一管理。大型喷药、收割机都得到了运用。”说到水稻田管理,王艺儒满脸自豪。水稻生长阶段,他每天都深入田间地头,仔细察看水稻长势及病虫害发生状况,细心呵护每一株秧苗。经过细心打理,3000余亩水稻喜获丰收,过程苦涩,但果实香甜。

  “现在才刚起步,下一步还要细化管理,扩大产销,让更多的人吃上有机大米。”谈及未来,王艺儒信心满满。他打算在现有投资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晒谷坪面积,增设仓储;扩大生产规模,力争两三年内种植水稻达到10000亩;创立一个无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并拥有自主品牌,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利用“互联网+”,设立公司网站,打造全国网销平台。 

  1994年出生的王艺儒大学未毕业就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一口气签下了3000余亩水田流转合同,今年收谷1800吨、产值达450万元。如今,他又有了新的梦想:力争两三年内种植水稻达到10000亩,创立绿色有机食品自主品牌——

  “90后”种粮大户演绎精彩人生

  ■通讯员  尹维龙  刘朝文  本报记者  谭晓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民生保险”惠及全市百万群众
首批纯电动公交车春节前投运
“90后”种粮大户演绎精彩人生
信用卡违约金不再“利滚利”
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明年3月起在全国实施
明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提升
今年查办专卖案件218起
“买菜的多了,卖菜的更舒心了”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90后”种粮大户演绎精彩人生 2016-12-30 2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