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可以说,对一次性木筷的使用末端即餐饮服务企业进行“把关限制”,确实很有必要。加之辅以了明确的立法规定和行政处罚措施,让人们对“严格控制”的效果充满期待。
2、“明天还限不限?限的是几?”这是最近一个月西安车主们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从11月3日开始,限行突然出现在西安市民的生活中,至今已一个多月。尽管市民对限行多持支持态度,但因限号频次不一,不少车主耿耿于怀。“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样是私家车,同样面临雾霾,有的尾号马上就限第三回了,有的才限了一回,还是让人觉得不公平!”不少车主认为,限行在“看天行事”之外,还应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据12月5日澎湃新闻)
浅见:不可否认,“限行”是个技术活,但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开展,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价值立场,以及治理体系的成熟程度,必须慎重而为之,以免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12月2日,兰州市城关区大砂坪一处道路路面塌陷,停放在此处的一辆卡车陷入大坑。此前,兰州城区曾在3天内发生6起路面塌陷事故,一度引发关注。12月3日,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召开的专家媒体见面会,邀请专家一起就道路塌陷问题进行会诊,并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据12月5日《甘肃经济日报》)
浅见:现代文明城市,岂能如此步步惊心?为何总是等到坑洞不断,才惊觉地下隐患重重?如若“塌塌不休”的险情一再发生,相关部门则难逃管护失序的嫌疑。
4、贵州贵阳市清镇一中第二校区(养正学校)制定“学生上厕所需带如厕牌”的新规引网友热议。学校一胡姓工作人员12月2日向媒体证实称,学校的确规定学生晚自习和平时上课时上厕所需带“如厕牌”,一班一块,不得外借,违者师生都将受罚,此规定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学习。(据12月3日光明网)
浅见:这样的“奇葩”校规,不仅不能达到约束学生的预期目的,还很有可能成为网友群嘲的对象。同时也得出教训:传统的“摸脑袋”式的学校管理与现代教育已格格不入。
(本栏点评:魏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