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报记者 邹雪峰
力争到2020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达到4个;在全省县域经济强县排名当中,2—3个县市进入前十强,县域经济整体排名明显前移!我市已经敲定“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的“十三五”目标,并已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衡阳思路”。
目标:
到2020年,县域经济整体排名明显前移
我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补齐县域经济四大短板(投融资、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促进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力争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使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重点带动的强大载体、富民强市的关键支撑。
我市已经敲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十三五”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达到4个;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县域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县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5%;县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9%以上的增速;在全省县域经济强县排名当中,2—3个县(市)进入前十强,县域经济整体排名明显前移。
举措一:
举措二:
举措三:
举措四:
补投融资短板
补园区建设短板
补农业产业化短板
补县域旅游短板
■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支持耒阳市区按70平方公里、60万人口,其他县城按40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规模远期规划建设;每个县(市)每年抓好1-2个特色集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小镇……
■西渡高新开发区要整合界牌陶瓷工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陶瓷深加工等产业;衡山经开区大力发展以钾钠矿石和瓷泥为主采掘加工、汽车制造等产业;衡东经开区大力发展机电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
■ 实施“十百千万”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三年内全市培育10家领军型龙头企业,10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000个示范家庭农场,10000个农村致富带头人……
■ 重点打造南岳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和衡东土菜名片,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到2020年,每县(市)创建5个以上特色旅游村;加快培育一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到2020年,每个县(市)争取建成1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物流园区……
7县(市)要参照城区推进投融资公司发展和转型的方法,做大做强配齐县域投融资公司。一要做大总量。对新公司成立进行严格把关,对现有公司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公司的主营业务及发展方向,实现差异化发展。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融资总量,耒阳市年均融资30亿元以上,其它县(市)20亿元以上,并且投资要完成融资额的80%以上。二要做强实力。加大土地注入和现金流充实力度,不断提高投融资公司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和投资额的重大项目交付给投融资公司承建,健全偿债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确保投融资公司有稳定的收益来源。三要做优管理。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规范公司与政府关系,参照市里的“一意见六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管理、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薪酬激励等制度。
要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支持耒阳市区按70平方公里、60万人口,其他县城按40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规模远期规划建设。重点支持衡南加快融城步伐,着力推进衡山开云新城、衡东城东滨水区、祁东玉泉新区、常宁青阳新区及南岳西片区开发。每个县(市)每年抓好1-2个特色集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小镇。支持水口山、大浦、归阳、界牌、哲桥、开云、洪山等建成工业强镇;引导鸡笼、渣江、白果、白地市、官岭、小水、粟江等建设农业重镇;将三塘、洪市、新塘、太和塘、柏坊、新市等建成商贸旺镇;推进白莲、宝盖、岣嵝、庙前、荣桓、黄市、萱洲等旅游名镇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全面启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力争到2020年60%的乡镇、30%的村庄达到市级和县级二星级文明村镇标准。
要进一步加强市区与各县(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各产业集群之间、旅游景点之间、工业园区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衡阳半小时都市圈”和“市区与县(市)一小时交通圈”建设。建成娄衡高速、南岳高速东延线,建设衡阳至永州高速公路、茶陵至常宁高速公路、南岳至白果高速公路、衡祁干线、南岳机场至耒阳快速干线。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国省县乡四级公路提级改造,实施建制村畅通工程。到2020年,实现所有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有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运班车。
到2020年,各园区工业产值要占各县(市)工业产值的70%以上,常宁水口山经开区产值过300亿元,其它园区产值全部达到100亿元以上。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七个县(市)产业园区规划,突出产业特色。衡南工业集中区整合三塘工业小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家居、航空港物流产业;西渡高新开发区要整合界牌陶瓷工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陶瓷深加工等产业;衡山经开区大力发展以钾钠矿石和瓷泥为主采掘加工、汽车制造等产业;衡东经开区大力发展机电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祁东经开区整合云鹤国际家具园,重点发展家具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常宁水口山经开区整合宜阳工业走廊,大力发展金属冶炼、轻工化工等产业;耒阳经开区整合大市循环经济园,大力发展煤炭开采及深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等产业。要加大园区土地储备和开发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135”工程建设和闲置标准厂房的利用,各县(市)园区每年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新增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
重点支持湖南机油泵、水口山有色金属、南方水泥、衡泰数控等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水口山金铜二期、特变电工衡南南方能源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产能。推进常宁、衡东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十三五”规划和国家政策导向,滚动策划衡阳县中油金鸿界牌陶瓷工业园、衡山县衡山专汽、大唐耒阳电厂三期、祁东县湖南黄花菜电商平台等项目,确保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每个县(市)新增3亿元工业企业1家以上,过亿元工业企业2家以上。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县域城镇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促进产业聚集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引导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指导,帮助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汇升生物、大地泵业、恒岳重钢、得意电子、力升扎辊等民营企业上市。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五五”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总体布局,各县(市)确定2-3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化龙头联农户、建基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扶持安邦农资、大三湘茶油、绿海粮油等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各县每年扶持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比重均超过60%。
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推进品牌农业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提升茶叶、无渣生姜、香芋、黄花菜、红薯粉丝、席草、楠木等产品知名度。加强油茶加工技术攻关,提高茶油产品质量,争取茶油产品行业标准制定权,打造衡阳油茶优质品牌。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26%,各县(市)至少要培育打造2个农产品品牌,建立2家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实施“十百千万”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三年内全市培育10家领军型龙头企业,10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000个示范家庭农场,10000个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支持县市连片种植油菜、花卉等特色农业;打造一批果蔬种植、水产养殖基地,发展采摘捕捞等体验农业;扶持发展集休闲、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家庭农场、生态农庄。加强经营主体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制定衡阳“休闲农业地图”,推行互联网营销。到2020年,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6个,全市规模休闲农业企业达到200家,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突出基础设施扶贫,到2017年各县(市)贫困村全部通电、通路、通电视宽带,90%以上的通村公路硬化;突出产业扶贫,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和异地扶贫搬迁等模式,重点发展以种养加工为主的家庭增收项目,重点抓好祁东县、衡阳县、常宁市塔山等集中连片贫困村的异地搬迁扶贫;突出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培养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扶持建设一批科技示范村和示范户,确保每个扶贫对象户有1个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能,每一户有1个劳动力就业。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落实精准扶贫各项任务,率先在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选择1—2个具备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景区景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旅游联盟,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重点打造南岳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和衡东土菜名片,实施大衡山全域旅游战略,推进船山故里、夏明翰故居、岣嵝峰、四方山·氵米水景区、耒水国家湿地公园、蔡伦竹海、天堂山、印山、江口鸟洲、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岐山、莱茵水畔运动文化养生度假小镇、衡山房车露营基地等景区景点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进萱洲、宝盖、庙前、樟木、归阳、新市等古镇开发,创建一批湖南省特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白泥、白莲、双园、汤泉等特色旅游村。推进双水湾、香樟园、泉水湾等乡村旅游项目实施,到2020年,每县(市)创建5个以上特色旅游村。
加快交通运输、通讯、保险、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流通形式,完善商贸流通网络,促进城市流通向农村延伸。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挥“供销e家”、衡阳县唯品会、祁东黄花菜电商平台、衡东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耒阳软件开发创意园等的作用,创建一批农产品电商销售示范镇、示范村。壮大发展早籼稻品种、茶油等期货交易,开发茶油等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改造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马路市场清零,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交易中心,积极建设社区商业服务网点,推进连锁经营店进乡镇,加强农产品的就地消化和外销体系建设。
加快培育一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形成区域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企业”三级物流运作网络,重点建设云集空港、耒阳双洲、祁东衡缘、衡阳县西渡、常宁松柏、衡山开云、衡东大浦等10大物流中心。到2020年,每个县(市)争取建成1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物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