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过去五年,凯歌奋进,一路精彩。
这五年,南岳区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经济“硬实力”更为强劲;这五年,南岳区转型升级迈出一大步,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这五年,南岳区项目建设写就“大手笔”,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这五年,民生福祉不断提升,财政每支出100元就有73元用于民生;这五年,南岳区“自我改革”更为深入,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在中共南岳区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对应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令人瞩目的上升曲线。一项项令人欣喜的成就,见证着南岳的转型跨越,承载着百姓的浓浓幸福,传递着南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力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的信心。
南岳数字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2015年完成32.1亿元,为2010年的1.91倍,年均增长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年达到21.74亿元,为2010年的2.25倍,年均增长17.6%;
公共财政收入: 2015年达到6.16亿元,为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15%;
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29.96亿元,为2010年的2.77倍,年均增长22.6% 。
南岳首条文化旅游街区——松麓街 ■周琪 摄
南岳骄傲
最强劲的转型升级
打响“心愿之旅”和“寿比南山”旅游品牌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区、首家中国素食之乡、全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湖南省旅游十佳县区、首批湖南省旅游强县、全省首批两型旅游景区、全省服务业示范聚集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县市区、全省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教育强区视导先进县市区”等诸多殊荣,成功列入“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区”,“旅游速裁法庭”获评“2014年度湖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法治事件”,南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数字说话】2015年,全区接待游客784.9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16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63.45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1.89倍、1.71倍、2.29倍,年均分别增长13.6%、11.3%和18%。
【权威回顾】过去五年,按照《南岳衡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一体两翼”的思路,南岳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高标准建设人流分割系统、全城监控系统等公共安全“六大系统”,全面启动“智慧南岳”建设,实施景区公路、景区停车场站和宗教活动场所提质改造,实现景区车索一体化……一次次提升与突破,是南岳区城市和旅游设施“美丽”升级最生动的注脚。
出台《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意见》,提升了区旅工委的规格,建立健全了旅游管理长效工作机制;重拳整治旅游环境,实施了城景区交通秩序、限(禁)放烟花爆竹、规范中心景区燃香活动等专项整治;突出抓好特殊时段的安全保卫、交通组织、防恐处突、应急救援等工作,实现了旅游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旅游乱象得到有效整治,旅游组织更加安全有序;完善了旅游投诉受理中心、景区消防救援站和医疗救护站建设,为游客提供救援、救助及维权等全方位服务……一项项转变与完善,全力推进南岳区旅游“软服务”成为“硬品牌”。
整合资源,搭台“唱戏”,南岳“心愿之旅”和“寿比南山”旅游品牌愈发响亮。南岳区注重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巩固宗教教风创建成果,全面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充分发挥旅游经济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创新旅游营销,推行淡旺季门票价格政策;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国际寿文化节、公祭抗战阵亡将士以及中国南岳第三届千年佛教论坛暨慧思大师诞辰1500周年纪念活动等大型活动;强化了“五岳联盟”“三山联盟”等战略合作联盟,游客人数持续增长。
最“大手笔”的项目建设
全面迈进“高速、高铁、高飞”时代
【施政热词】基础设施项目、交通项目、产业发展项目
【权威回顾】漫步在南岳城区,一条条通畅的道路在不断拓宽和延伸城区的发展框架,一个个崛地而起的新片区不断刷新着城乡“颜值”,一座座别致的文化公园、养生园迸发着南岳转型升级的无限活力,一个宜居宜游的新城正款款走来。
过去五年,一个个富民强区的重点项目在南岳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垒起了发展前进的“阶梯”。大庙正殿维修和忠烈祠墓葬区建设等全面完成,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得到很好的保护;实施了南岳衡山游客服务中心、西城区、“两路一中心”、南城区、新城西片区、古镇东西南街改造、大庙周边环境整治以及兴隆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市面貌、承载功能和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
南岳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成并同步通车,南岳机场正式通航,实施了107国道南岳段大修和乡村公路建设、忠烈祠进出口道路、潭衡西高速东湖出口至南岳公路、武广高铁衡山西站至南岳快速通道建设等交通项目,内外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南岳旅游全面迈进“高速、高铁、高飞”时代。
精心打造了集文艺创作、展示、交易等于一体的松麓街特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了天子山火文化公园、共和养老养生园、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园等产业发展项目,积极谋划了方广寺、水濂洞、卧虎潭等景区开发项目以及107国道南岳段南移等交通项目,为南岳旅游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
最幸福的民生“答卷”
财政每支出100元就有73元用于民生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数字说话】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73%以上。2015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083元、16066元,年均分别增长12.5%、16.5%。
【权威回顾】民生工作是发展之基,是幸福之源。过去五年,南岳区认真实施重点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增强了南岳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五年,百姓看病更有“底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实施城乡低保、社保一体化;
这五年,学生上学更加方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市率先实行区办高中教育免学费和教材费,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月完小建成投入使用,城区小学实行划片招生,“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这五年,百姓文化生活更加多彩: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推进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农村“户户通”全面完成;厚植文化优势,举办了欢乐潇湘、元宵灯会、祭茶大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五年,百姓福利红利更加多样:在餐饮服务单位推行“明厨亮灶”工程,被作为唯一典型在全省推介;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强农政策,及时发放风景资源保护补偿、粮食直补等惠民资金;全面推行干部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
最深入的“自我改革”
全省率先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
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
【施政热词】政府购买服务、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权威回顾】过去五年,南岳区积极稳妥推进了经济、农村、生态、行政等领域的改革,亮点频现:财政预决算全面公开,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省率先;投融资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城建投、交通投等投融资平台运行良好,南岳农商银行成功组建。
同时,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农村综合改革等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与合乡并村工作,统筹抓好了旅游管理体制、风景资源保护激励机制和社会治理创新等改革工作。全区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