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在他看来,“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可以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的出版发行,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领导干部正心、修身、治国的理论资源和文化基础将有本可依。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11册书涵盖了修身、处世、用人、廉政、谋略等内容,既有治国理政之道,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也有道德修养的内容,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国学可以增加领导干部的管理智慧。我们的领导干部大多数是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出来的,他们所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而并不知道如何为官。绝大多数人在走上领导岗位后,除了各级党校的集中短训外,其为官之道,基本上是边当官边自我总结和摸索,缺乏系统性,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人也因找不对、找不准为官之“道”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不但给国家社会带来损失,也断送了自己和家人的前程和幸福。通过系统的国学培训教材,来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让领导干部知为人之道,明为官之理,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其实早在2010年,中组部就在部分国家部委中试行干部培训制度改革,在司局级干部中用选课替代集中培训。国学等传统文化专题成为领导干部们自主选学的首选内容。这固然与“国学热”有关,但同时也说明传统国学在为领导干部传道、授业、解惑上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剧烈变动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纷繁复杂,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潜在的社会风险不断加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西方管理学知识,也需要东方传统文化的智慧。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在他看来,“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可以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可以说,如何在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长治久安的现代文明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用国学来系统培训官员,就是要用传统文化来涵养底蕴,培养情怀。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官员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秉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恪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道德规范,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士大夫”阶层虽然已作古,但“士大夫精神”却应该继续绵延,成为官员群体的道德规范。而这也恰恰是现在官员最应该补上的一堂课。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