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青瓦,眼前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四合院,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静静地伫立在涓水之畔的衡山县白果镇,与南岳衡山遥遥相望。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里就是当年岳北农工会的旧址,93年前湖南农民运动就是从这里吹响号角。
岳北农工会,是湖南最早的农民革命组织,也是全国第一个工农联合的革命组织,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与记者一同探访旧址的衡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颜文艺介绍,岳北,即南岳之北,主要指南岳衡山以北的农村,以白果镇为中心,方圆数十里。
1921年,大官僚、大军阀赵恒惕窃取了湖南省省长职务之后,对劳苦大众横征暴敛。岳北农民的生活极其困苦,许多人被迫流浪到安源、水口山等地做矿工、做苦力。当时水口山、安源有组织的罢工浪潮,有力地启发了白果农民的觉悟。而谭延闿和赵恒惕两个军阀,正在为争夺湖南的统治权而展开激烈斗争,客观上为岳北农工会的公开亮相提供了最佳时机。毛泽东了解这一形势后,认为岳北好比一堆过了三伏天的干柴,只要把火一点,就会燃烧起来。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必须结合起来。单凭工人与资本家斗,力量单薄,难以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最后,他选中了来自白果的共产党员、工运骨干刘东轩和谢怀德。
踏进祠堂,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本本史册,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当年那场振奋人心的壮举。颜文艺指着祠堂墙上的一幅情景油画说道:“1923年春夏之交,受毛泽东和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派遣,刘东轩和谢怀德从水口山回到家乡,带来了革命的火种,擂响了农民运动的战鼓。同年9月16日,象征‘工农握手革命’的岳北农工会正式成立,会址就设在刘捷三公祠。”
岳北农工会成立后,根据农民最迫切的经济要求,做出了不准囤积居奇、阻止谷米出境的决定。当时,白果的大地主们不顾农民的疾苦,将囤积的粮食偷运到长沙等地卖高价。岳北农工会率领2000余农民,手持木棍锄头赶到晓岚港展开了阻禁运动,将收缴的粮食全部平价分给了农民,农民欢欣鼓舞,岳北农工会因此名声大震。不仅当地农民积极响应,而且毗邻的衡阳县、湘乡县、湘潭县等县的农民也纷纷加入,至1923年10月初,会员剧增至4万多人。
岳北农工会还开展了减租减息、退押斗争,铲除吸食鸦片、赌博等各种恶习,筑路修桥、开荒造林、兴办学校等,妇女解放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一系列斗争震惊了赵恒惕。他不能容忍自己“后院起火、屁股冒烟”,于是从1923年11月起,开始派兵镇压岳北农工会。
在赵恒惕的残酷镇压下,岳北农工会斗争惨遭失败,但它揭开了湖南农民运动的序幕,成为湖南农民运动的先声。岳北农工会在广大农民中播下的革命火种,很快蔓延三湘四水,不久,湖南农村大革命风暴席卷而来。
1925年6月,湘南特委选派进步教师刘爱农等,回家乡衡山建立了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衡山农民运动秘密兴起。岳北农民协会成立后,在政治上,严惩了那些鱼肉百姓,敲诈人民、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在经济上,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和不准土豪劣绅随意退租。在文化上,创办了农民夜校,培训了大批农运骨干。并且成立了新民剧社,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当时的岳北农民还开展了破除迷信的斗争。他们赶走了洋教士,捣毁了福音堂,把农民协会搬进庙堂,真正显示了农民协会的作用。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岳北部分工农武装力量转赴江西安源,还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奔赴井冈山,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解放全中国的道路。
↑岳北农工会旧址
→农民运动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