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户贫困户
一年脱掉“贫困帽”
■本报记者 胡建军
“这个梨树,长到这么大就要开始掰枝了,这样梨树才能长出更多的枝,同时又不会相互遮阳,也不会影响果子的生长……”日前,记者走进蒸湘区呆鹰岭镇松陂村松庙组,看到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市工商局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正在指导村民宋家仁对种植的梨树进行掰枝。
松陂村于201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时有贫困户110户,共372人。2015年4月,市工商局作为该村对口精准扶贫后盾单位以来,派出扶贫工作队逐组、逐户上门调查,了解情况,通过到组到户精准识别,市工商局的32名干部与32户村民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并将12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发展松陂村的种植业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
村民宋家仁,家有五个人,妻子患病长年需要服药,三个孩子分别上大学、高中和初中,仅靠宋家仁种植水稻和农闲时外出务工艰难地维持生活。工作队了解到宋家仁是个头脑灵活、扎实肯干的“好把式”,建议他在家种植蔬菜和果木,这样既能照顾家人,又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宋家仁将信将疑地接受了工作队的建议。工作队为其制定了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搭建蔬菜大棚、经济作物合理布局等一揽子计划。
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2015年,宋家仁在7亩多蔬菜地里,套种了空心菜、丝瓜、芹菜和大蒜等,此项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比往年全年的收入翻了两倍,让他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此外,宋家仁还种植了15亩的葡萄。已经脱贫致富的宋家仁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多亏党的扶贫好政策,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帮了我的大忙,让我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去年以来,工作队共帮助松陂村建设、拓宽4.4公里乡村道路,安装了路灯54盏,还完善了卫生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篮球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采取补贴的方式帮助村民搭建蔬菜大棚30个,试种脆冠梨50亩,种植葡萄150余亩。结对的32户贫困户117人全部脱掉了贫困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