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姗
由衡阳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具体实施,为实现对全市各类人才基本信息的采集管理、搜索查询和统计分析,为人才的培养、引进、开发、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人才信息库建设。(据《衡阳日报》2015年12月28日)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动力正由劳动力、自然资源、投资等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成为“第一资源”中的重要资源,基本可视为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于我市而言,此时建立人才信息库,对衡阳行政区域内居住的企业高端经营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衡阳籍在外工作高层次人才等9类人才,对他们进行信息采集与“入库”——凡“入库”人才可享受身份待遇和经济待遇,可谓抓住了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的“牛鼻子”,更是抓住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可以说,这与人才信息库“自带”特点密不可分。其一,建立健全的人才信息库,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类人才的总量、结构、专业、分布等各方面情况,有利于切实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服务,有利于多渠道开发利用各类高层次人才资源,为我市经济发展“立足新起点,描绘新蓝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其二,建立健全的人才信息库,有利于精确摸清需求,提高用才准度。因为人才的利用和开发,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既要立足实际发展情况,又要尊重人才自身需求,所以通过建立高层次优秀人才信息库,对于每年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对于“启用何种人才才能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之类问题的解决,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健全的人才信息库,因涉及面之广、情况之多变,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协调配合、共同突破。笔者建议,首先应以科学分类管理原则为指导,细化分类标准,从而提高人才“入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可打造一支专家队伍,并且适时调整、优化专家库资源,从而保障“入库”结果的权威性。
通过建立高层次优秀人才信息库,对于每年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对于“启用何种人才才能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之类问题的解决,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