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甲老人连续护水30天
  ——记衡东县霞流镇大崎村村民胡官生

  ■通讯员  李林

  大片农田龟裂、农作物枯萎,大量山塘水库干涸见底,…… 30多天的持续高温,久晴不雨,霞流镇遭遇了严重的干旱,禾苗脱水了,有些村子的老百姓连饮水也成了问题。 

  因为没有水库,而山塘都已干枯,霞流镇大崎村成了一个干旱死角,农田灌溉用水只有依赖村里40多口抗旱井和300多口吃水井以解燃眉之急。大崎村利用机动灵活的小型灌溉机械,辗转田间地头抽水抗旱,中间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如果不派人在渠道边护水,势必会扰乱放水秩序。然而村里绝大多数人都以天气太热为由不愿意护水,这时,63岁的村民胡官生腿脚不太利索,却毅然挑起了这个护水重担。连续一个多月来,他日夜守护在灌区的两条主要渠道上,白天他头顶烈日趴在渠道察看有没有遗漏漏水点,饿了吃妻子送的饭;晚上他忍受蚊虫叮咬拿着手电筒查看有没有人偷水灌溉,困了就在渠道边的油茶树下打个盹,有时还要因为用水受到不理解的群众的责骂和白眼。

  渠道里的水在哗啦啦的流着,下雨却还遥遥无期,村民胡官生的抗旱路仍在紧张和疲惫中持续着。“种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靠天吃饭’,但面对旱情不能‘听天由命’,如果人人都想着占便宜,那抗旱的形式只会更加严峻,只要还有一滴水能灌溉到田里,我就愿意一直守下去。”胡官生说,“我年纪大了,也不能做其他的,能帮村里灌溉一亩算一亩”,这是自己抗旱护水的基本原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汗水化雨露,洒就抗旱路
花甲老人连续护水30天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花甲老人连续护水30天 2013-08-05 2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