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戒毒人员心中的 “老大哥”
  “多谢书记的帮助,他现在完全从吸毒的阴影中走出来了,一心扑在家庭上,和原来相比,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

  5月22日上午,耒阳市灶市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振斌像往常一样来到和平街了解民情。当他来到曾为吸毒人员王某的家门口时,其妻子毛某热情地和他拉起了家常,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灶市社区位于耒阳市城区西南部,扼守城区的南大门,毗邻耒阳火车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里曾被人们誉为“小香港”。在南来北往人流物流涌动中,灶市社区先后有45名年轻人不幸沾染毒品。

  一直生活在灶市社区的谢振斌,亲眼目睹毒品摧残了身边许多幸福的家庭和大好前途的青年。一些吸毒人员经常到他家“拿”点东西,他发现了,总是对他们进行教育,鼓励他们戒毒,鼓励他们自力更生,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或三百五百、几十元地接济他们生活。

  2008年,谢振斌走马上任灶市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他先后走访多名吸毒人员家庭,面对的是破败的家境和迷茫的眼神。如何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成为谢振斌的挂念和心结。对此,居委会最终统一思想,确定了从党支部书记到主任、从民警到社工的全员性“一帮一”帮戒模式。

  谢振斌以身作则,承担起吸毒时间最长、强戒次数最多、家境最为困难的王某的帮戒责任。

  据了解,王某曾两次劳教戒毒,成为社区家喻户晓的“混混”。那时他每天唯一的念头就是千方百计寻资购买毒品,满足对毒品抑制不住的欲望。在王某不停地折腾下,家中仅有的一点财产荡然无存,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到娘家。

  面对着这样一个破罐破摔的吸毒者,谢振斌始终坚持不离不弃,真情真意与王某交心交友。有一次,谢振斌在自己的办公室对王某说:“我交你这个朋友,是我的责任,也是对你的希望。你常说大家看不起你,是你吸毒自毁尊严。如果你用戒毒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

  晚上,王某回到自己空荡荡的小屋,回味谢振斌的话语,心中百感交集,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为表明戒毒的决心,王某操起家中菜刀,将左手无名指斩断,汩汩流淌的鲜血,在他的眼中化作一团新生的火焰。

  从此以后,王某像变了个人,不沾毒品,打工赚钱,妻子儿女也回到身旁,生活越过越红火,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谢振斌在社区实行“一帮一”的帮戒工作模式,把帮扶吸毒人员工作情况作为考核村组干部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与此同时,谢振斌还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共同关心戒毒人员。他帮助戒毒人员与社区企业建立了帮扶就业关系,吸纳了100多名热心人士纷纷加入爱心帮戒的行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戒毒人员的尊重、关心和支持。

  正是在谢振斌的帮助下,当年社区的45名吸毒人员,现在有6人戒断毒瘾,有26人参加美沙酮戒毒,其中有20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戒毒人员都把他当做可依靠的“老大哥”。

  尽管目前社区禁毒的形势已出现明显好转,但谢振斌知道,自己依然任重而道远,他甘愿为禁毒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本报记者   李明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衡阳舰”昨日凯旋
文化明星梁文道 周六来衡开讲
地球卫士领跑壁纸行业技术革命
戒毒人员心中的 “老大哥”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戒毒人员心中的 “老大哥” 2013-05-24 2 2013年05月24日 星期五